Friday, December 30, 2005

mike521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斗法浅析

送交者: mike521 2006年1月30日06:51:25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回 答: 谢讨论,您近来 由 润涛阎 于 2006年1月29日19:22:04:



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我同意你的分析和客观效果,

比如周发展生产,其客观效果就是压老毛。

另外周家在政治官场几代人,确实其政治智慧也是非常的高。

我同意你的分析。我只是感觉有些基本的做人的道德,

周毛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中国这几十年的历史是毛在操空一切。那么我们看了,

中国多穷呀,饿死人,整人,厚黑呀,道德风气败坏呀,

背后打小报告呀,什么背对背揭发呀,这些实实在在的

不好的负面事情,从我们小时候到现在是一件一件的发生,

现在假设,如果毛49年中国解放时突然死了,由周,刘,邓来搞,

这些人只懂发展,他们不会整人,那么现在中国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50年代大家上街买东西都是主动排队的,

看看现在,谁排呀,上次我在芝加哥转机,在那个登机口,

咱们中国同胞就把门堵死了,维持秩序的出来干涉了三此,让人们让开,

因为每个人都有座位,人家不明白我们同胞挤在门口干什么。

干涉了三此,每次人都散开了,可是散开没几分钟,总有几个人又去堵门口,

然后别人看你去堵我也就去堵,然后又堵上了,后来管事的就算了,

放开了你们进吧,反正最多头等苍的没什么优先罢了。

我是想说,文革以后,毛总是骗人,说得特别好听,那么人们从心里

谁说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

再看看如果周当政如何?那么中国的经济会发展的平衡得多,


我再说说邓小平,他的儿子文革中被打瘸了,这是他最爱的儿子,

文革以后,开始要整三种人了,当时吓得在文革中干过坏事的人

天天睡不着觉。可突然运动停止了,邓只是去搞经济。

对于打残儿子的人不去追究了,你们想想这是何等的胸怀。

看看毛,澎德怀在朝鲜战场意外的让毛丢了儿子,结果澎的下场大家知道。

一个为报私仇可以舍掉任何的人,心胸多么的狭小。

文革以后我也不相信世界上有高尚的人,当邓在64--,以后,我觉得中国完了,

又回文革整肃了,我出国加拿大,七月大家都移民了,有人说这是吃人血馒头,

我认为我不是,我即不是民运分子,我也不是政治精英,我是个工程师,

但是我去移民了,我就对得起我的良心,那么我就写了一篇目击实录在当时

92年第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网站华夏文摘上发了,我以为写这类东西的人一定

很多,因为当时因为这个移民的有几十万吧,最后发现,写这类文章的

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王丹,职业民民分子,一个是,太可笑了。

发完稿子,我是用真名真性真电话真地址,发完搞子,北美只有两个人给

我打了电话,一个是加学联主席,一个是美国学生的什么。没了。

看看,这就是文革后人们做事的聪明的地方。但是后来,96年我第一次

回北京,看到北京的变化,我傻了,看看邓小平,他杀,杀完了人干的

都是好事,这还能说什么呢?中国人现在人均年吃肉量已经50多斤了,

文革时期,人均不足一斤。那么通过这么些事情,凭良心说,

周和邓是真的为了中国人们过上好日子在工作,我说这些人是有信仰的。

毛,只是为了缔造一个毛王国奋斗了一生,好在这次中国是幸运的,

76年以后就是好人当道了。

也许毛和周的斗争和老润你说的那样,只是我说如果周赢了,是中国人

民的福份。毛赢了,是中国人民的不幸。
=================================
老 润,我谈这些感情的东西其实不是为了谈感情。


我摆这些事实的意思是想说明,不存在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斗法。


因为周是为人民利益去做事,那么周是把毛当作人民的一员的。


所以周考虑问题是为了正面的提高中国人民的实力。而毛只是为了一己私利,

那么这就好比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比剑术,正面斗法,这是正常的,

但是毛与周的斗剑好比各人都手握一只长剑,当两人在斗剑间隙各回头擦汗

的时候,毛从兜里陶出把匕手向周的后心插过去。如果在奥运会上,

周是死了,但毛将被判为输了。

所以,我想说,当毛和周各自采用的斗争标准不同的时候,

其实就不存在什么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斗法,另外,你分析的斗法所立足的依据

首先就是周也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去奋争,这未免不合适。

(周恩来也不会为了党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夺回权力的希望。)


如果周为了人民的大利益,那么与毛的意见只是不同意见,并不存在争了。

学术探讨好比是物理公式的设定范围,如果范围变量设定错了,

那么结果不可能对的,如果对也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我相信老润你的意思还是希望得出个正确的结论的吧,

我的文笔不是太好,错字也多,不过大概都能看懂吧。见笑。

有空到多伦多找我,我请你喝酒。别忘了。


Read more!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斗法浅析[zt]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斗法浅析[zt]

润涛阎 1-27-06

有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周恩来的个性进行了探讨,但大多都认为周恩来助纣为虐,
成了在毛泽东淫威下唯唯诺诺没有脊梁骨的犬儒宰相。李志绥的书中对周恩来跪在
毛泽东身旁为毛泽东查找地图的描述诩诩如生,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而,
这些真实的故事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可怕的是这些表面现象掩盖了幕后的真实。周
恩来果真被毛泽东的淫威、毒辣的整人魔力制服了吗?在润涛阎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您要想搞清楚真实的周恩来,那您就要把板凳搬来,听我仔细道来。

(一)周恩来失败的关键一役

共产党自从建党开始,武装斗争一直是停留在口头上。对国民党动用武力,按共产
党的说法就是“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是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自此,周恩来
便掌握了共产党的军权。周恩来十分精明,他知道在国民党中并没有地位的蒋介石
一跃成为国民党实权人物靠的就是黄埔校长而掌握了军权。在黄埔,共产党人中地
位最高的就是周恩来,这也是为何周恩来不抓党权而直接抓军权的原因。

毛泽东本来是要到湘西当土匪的,后来去了井冈山。在井冈山,他跟朱德学到了游
击战术。朱德当着毛泽东的面告诉斯诺,是朱德把游击战术带到红军里来的。毛泽
东利用朱德这套战术使蒋介石对中共的四次围剿都没有成功。周恩来看到有失去军
权的危险,便直接领导由刘伯承指挥了第五次反围剿。刘伯承这川中名将不理会毛
泽东的游击战术,而搞他擅长的阵地战,结果几乎被缴灭。其实周恩来和刘伯承都
知道毛泽东的游击战是对付围剿的上策,但出于政权的考量,他们只能放弃。结果
红军不得不大逃亡,后来美名曰长征。

(二)毛泽东军事政变夺了周恩来的军权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性格刚毅的彭德怀对周恩来尤其是刘伯承很是反感,便鼎
力支持毛泽东。事实上彭德怀最服气的是朱德。这里对此按下不表。林彪也是朱德
一路提拔上来的,自从林彪漂亮的浏阳战役被朱德发现他是个战争奇才,便逐步把
自己的军队实际上交给了林彪。但林彪对朱德不仅不报恩,而且十分瞧不起。也是
源于浏阳战役,朱德陈毅整师逃跑,而把林彪连丢了下来。林彪一个连吃掉了国民
党的一个营,打败了一个团,赶跑了一个师。自从,奠定了林彪的威信。毛泽东知
道,他要想得到中共的军权,他必须抓住能打善战的军事将领。而他看中并有可能
跟他走的有三人:彭德怀、林彪、徐向前。他要想拉住彭德怀,他必须借助朱德的
名义。这是他为何一直把朱德放在前边而称“朱毛”的缘故。林彪佩服毛泽东,所
以,抓住林彪并不难。但对林彪这个娃娃还是有求必应,就连回一封信也要写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长文。目的不是为了说服林彪,而是让林彪佩服自己,从
心理上死死抓住林彪。后来林彪对毛泽东肉麻的吹捧,并非100%拍马屁,而是有发
自内心的因素。毛泽东知道,他只要能抓住另一军事奇才徐向前,中共的江山就是
他的了。然而,毛泽东曾经两次拉拢徐向前都没有成功。徐死心塌地跟随了张国涛。


长征时,红军有三个方面军。总司令自始至终都是朱德,总政委先后是周恩来、张
国焘、毛泽东。在红军之上还有中央军委。由于军事领导人(军委三人小组)的周恩
来和总司令都在第一方面军,所以第一方面军被称为中央军。 这中央军有三大主力,
分别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指挥。第二方面军由贺龙与肖克指挥。第四方面军由
徐向前指挥。陈毅粟浴的部队没有参加长征。

这第一方面军战绩平平,远比不上徐向前张国涛的第四方面军。第一方面军玩打仗
玩不过第四方面军,活下来的几千人马也是靠陕北刘志单高岗接济才死里逃生。但
玩政治玩权术,共产党人全部加起来也不是第一方面军的对手。

第一方面军到达遵义,毛泽东就趁机夺了周恩来的军权。这无疑是周恩来一生中最
痛苦的时刻也是政治上最大的挫折。周恩来为何乖乖地交出了军权?因为政治历来
是实力的较量。因为遵义会议是没有预先安排突然召开的,尤其是其它部队和党的
领袖们不在场举行的,所以,遵义会议是彻头彻尾的军事政变。由于刘伯承指挥的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他灰头土脸,长征中远没有林彪的部队威猛。尤其是毛泽东
有彭德怀和林彪两纵,周恩来只有刘伯承一纵,实力的较量,周恩来只好交权。

第四方面军的张国涛不承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便称第四方面军为中央军。因为
在党的层面上讲,张国涛的地位和资格远在毛泽东之上。周恩来都承认,共产党名
义上是李大钊创建,而实际组织上的创建者是张国涛。毛泽东到了六中全会时,其
政治局常委的排位还在陈云之后,逞论张国涛了。而且,长征到达陕北后,张国涛
的人马比毛泽东的人马多得多。但西路军徐向前制止不了陈昌浩的瞎指挥使张国涛
全军覆灭。成王败寇,张国涛算分裂中央。

(三)原本的五个野战军

日本投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成四个野战军,简称四野。一野彭德怀,二野刘
邓,三野陈粟,四野林彪。其实刚开始并没有第四野,因为林彪平型关被阎西山误
伤后一直在苏联养伤。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其主力是山东陈光的
10万精兵加上日本关东军旗下的30万满洲军。

日本突然投降,出乎国共两党意料。共产党为了争取时间调兵遣将,积极响应美国
赫尔利停战谈判建议。赫尔利是个十足的政治白痴,他认为美国有了发展中国成为
亚洲盟友的机会,便认为两党一定以国家利益为上,至少超过党的狭隘利益而停战
组成联合政府。毛泽东利用这个机会调兵遣将,组成东部联军。但毛泽东绝不会给
别人做嫁衣裳,而此时他唯一防备的只有周恩来了。

当时加上林彪的东北军,中共有五大军事集团:彭德怀的西北军、刘伯承的太行纵
队(后来去了大别山)、陈毅的华中、林彪的东北军(当时还在筹建)、徐向前的华北。
毛泽东左右盘算,这五大野战军中,属于自己的只有彭德怀和林彪,而另外三个属
于周恩来。由于毛泽东两次拉拢徐向前未果,而徐向前对周恩来毕恭毕敬。毛泽东
终于找到了借口:蒋介石向赫尔利提出毛泽东没有停战意图,如果有,他就应该解
散共军。毛泽东听到这一消息,喜从天降。立刻背着周恩来给徐向前下了命令,徐
向前以为国共真的不打仗了就立刻执行了军队复员的命令。只剩下了后勤部队,其
他人全部脱下军装回家务农去了。然而,得知徐向前成了光杆司令后,毛泽东着手
解决扩大林彪的兵力。

这样一来,四个野战军两个是毛的嫡系,与周恩来分庭抗礼。徐向前后来到自己的
山西老家临时招了一些兵,加上原来的后勤兵,就把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山西王阎
西山给打败了。不论在蒋介石还是毛泽东眼中,徐向前都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家。

(四)周恩来反对打过长江的动机

赫尔利做梦都想国共两党为了中国的整体利益而停战,成立联合政府,以建立美国
在亚洲的盟帮。他错以为民主口号喊的震天响的毛泽东不会跟蒋介石动刀枪,便压
老蒋谈判。直到三大战役打完了,共军到了长江口,美国还梦想国共和谈。便压迫
蒋介石下野,把权力交给李宗仁。苏联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因为那样苏联就
要归还海参威江东六十四屯总面积相当于5个法国的领土,便压迫毛泽东不要打过长
江。

此时的周恩来看到了希望。他认为,中共的军火来自苏联,中共就是中华苏维埃政
权,毛泽东可能会听从斯大林的命令停止打过长江。果真如此,在美国和苏联的弹
压与监督下,国共两党成立联合政府,那政府首脑不可能是蒋介石,因为共产党不
会接受;也不可能是土包子毛泽东,而必然是国共两党都能接受美国苏联都能认可
的两党红人,此人便是周恩来。共产党之所以没被国民党吃掉,毛泽东都承认有三
大法宝,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战线,而国民党中的共产党人基本上都是黄埔时周恩来
的随从。连国民党围剿红军(长征时)的胡宗南其副官就是共产党,他把情报随时电
报给周恩来。此公后来当上了淮海战役时国民党的作战部长,使得粟浴随时都知道
国军的位置与战术。明眼人打瞎子,焉能不用兵如神?所以,统战的功劳是周恩来
的。与其说蒋介石败给了共产党,不如说败给了当年黄埔同事操戈的周恩来。

然而,毛泽东顶住了斯大林的压力,打过了长江。毛泽东不可能为了国家利益而放
弃自己的权力,周恩来也不会为了党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夺回权力的希望。周恩来还
有另外的担忧:天下打下来后,跟毛泽东智斗如同打虎,危险太大。

打过长江后,周恩来只好说他不如毛泽东伟大,误判过不了长江天险云云。其实,
这话连润涛阎都骗不了,怎能骗得了毛泽东!所以,毛泽东从此无法放弃对周恩来
的挤压。


(五)想干掉周恩来的高岗自不量力

有不少学者指出,理解毛泽东的是刘少奇和林彪,因为一人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另
一人出借力打力,寻找机会干掉毛泽东的臂膀。

高岗深知毛泽东与周恩来明合暗斗的关系,公开提出干掉刘少奇和周恩来。高岗纯
粹是迎合毛泽东,他自己带枪进入政治局会议以自杀来向毛泽东表衷心,可见他并
非要跟毛泽东过不去。否则,他就坐在毛泽东身边,一枪就把毛泽东给毙了。毛泽
东并非不了解高岗的动机与对自己的忠诚,而是他知道干掉周恩来根本办不到。共
军的高级将领中,周恩来的嫡系绝不少于毛泽东。林彪死后,毛泽东感叹说,要是
高岗不死就好了。表明毛泽东当年不保高岗是出于无奈。还有就是和高岗一起垮台
的饶漱石,他可是恨透了旅欧派的周恩来和他的嫡系陈毅。高岗事件得势者是刘少
奇,损失者是毛泽东。而周恩来根本无所谓,因为毛泽东不得不放弃高饶而自保,
否则,中共将领们必然认为毛才是分裂党跟周恩来摊牌的总后台,高岗只不过是马
前卒而已。高岗以为毛泽东不保他是因为毛泽东不知道他的忠诚,才追悔莫及而选
择了自杀。

(六)周恩来不保彭德怀

彭德怀是毛泽东夺取周恩来军权的两个台柱子之一。彭德怀执掌军权(国防部长)后,
无情打压刘伯承等周恩来的嫡系。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并非要整毛泽东,他是出于
对毛泽东的忠诚和自己良心的驱使才给毛泽东写了私人信。毛泽东在河南郑州会议
上公开作检讨,是防止中共高层都站在他的对立面上去。当时的气氛确实如此。等
到林彪发言,说七分人祸是因为没有执行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林彪的倒打一耙使毛
泽东认为自己能死里逃生立刻给林彪鼓掌。庐山会议上毛泽东也只能拿自己人彭德
怀开刀杀一儆百以确立自己的执政地位,反正他认为彭德怀倒了还有林彪保驾。毛
泽东整彭德怀,使周恩来的嫡系在旁边看热闹。而出来为彭德怀鸣不平的钟会将军
也是四野的,而非周恩来的嫡系。

(七)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干掉林彪

文革中林彪要整肃四野以外的将军们,因为他知道一旦毛泽东撒手人寰,他根本镇
不住一二三野的老帅们。当时的邓小平能统领二野三野,周恩来邓小平加在一起能
统领一二三野。其实力远超过四野的林彪。从地方军区来讲,只有广州军区的丁胜
是四野的,其他都是周恩来邓小平的人马,至少都在被毛泽东林彪整惨了的一二三
野干过。这就是为何林彪后来想到了能否到广州另立中央的缘故。潭震林贺龙等大
闹怀仁堂,就是要表明让周邓出头拼了。因为这帮子老将军都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
的,乖乖地去死不是他们的经历。

那邓小平为何为何不带头跟老毛拼了?因为他过不了周恩来那一关。那周恩来为何
不借此良机干掉毛泽东?因为周恩来太了解毛泽东了。周恩来知道最好的途径是让
毛泽东亲手干掉林彪,而这是可行的。周恩来在决定拒绝带领将军们玩命之前,他
必须要探索出保护这些将军的性命。

周恩来的第一步是看毛泽东如何处理陈再道。毛泽东到了武汉,造反派把毛泽东的
住所团团围住,毛泽东靠警卫保驾从后们逃出来的。毛泽东不仅不杀武汉军区陈再
道,而是走当年干掉自己人彭德怀的方法丢卒保车,而把文革干将王力关峰戚本寓
抓进监狱。同时,发出停止内斗,两派大联合的指示。从此事件,周恩来洞察出毛
泽东不会跟周恩来及老帅们破釜沉舟。周恩来便把老帅们保护了起来。

周恩来这么作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他不知道他会得癌症,死在毛泽东之前。
他的身体当时非常健康,而他知道他有能力躲过毛泽东的铡刀。

顺便说一下,在周恩来的保护下,老将军们没有被整死的。贺龙是糖尿病晚期,文
革一来,基本断绝了外贸,连英国大使馆都被封了。根本没有办法得到治糖尿病的
药。人工合成胰岛素还是出于中国,那是贺龙死后的事了。文革可能使贺龙早死一
段时间。陈毅死于癌症。老将军们除了杨尚昆外(杨曾是毛泽东的看门狗),没有一
人遭受到了象文官如彭真那样的肉体折磨。死的最惨的是没有军权的刘少奇,和有
军权的林彪。而此二人恰恰是给毛泽东抬轿子的。不属于周恩来系统。

不管周恩来在林彪出逃前干了什么具体的活动,他肯定不会保林彪免于遭受毛泽东
把他往死里整的命运。据文件透露,周恩来给叶群打了电话后,林彪才仓皇出逃的。
了解林彪的周恩来当然知道如何让林彪入毛泽东整死他的圈套。

据继登奎回忆说,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得知林彪摔死而放声大哭。继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周恩来内心喜出望外而泣不成声。当然,他这么作有演戏的成分:留给后人,
百姓会认为林彪是毛泽东一人给整死的,自己并没有参与多少。而且还同情这位战
友。在这一点上来讲,周恩来是猫哭耗子假慈悲。从毛泽东的角度,周恩来确实害
怕毛泽东洞悉周恩来对林彪摔死而兴高采烈。因为林彪一死,毛泽东再也没有实力
与周恩来抗衡了。为了玩玩老毛,周恩来痛哭流涕,他要知道毛泽东知道他哭鼻子
后该怎么想?林彪死了,周恩来都受不了,你毛泽东该是何等痛苦?

(八)林彪死后,周恩来欺负毛泽东

林彪一死,周恩来的人马占据了党政军所有领域。包括提拔自己的干将李德生为党
副主席,军委副主席。而毛泽东的王洪文是没有军权的空架子。四届人大,是周恩
来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所有的权力部门都由自己的站满。
他亲自主持四届人大的人事权,而最让毛泽东无法忍受的是他公开提出四个现代化,
而淡化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钢。骨子里都认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泽东此
时束手无策。

说来也难怪,毛泽东把自己的嫡系:高岗、彭德怀、林彪统统整死了。使得一野的
将军们骂不绝口;四野的将军们进了牢房。此时的毛泽东想着高岗能活回来,因为
他已成了孤家寡人。唯一能用的是四人帮。而四届人大,周恩来只给四人帮一点没
用的文官职务。

毛泽东只有把邓小平请出来平衡稀释周恩来的权力。因为毛泽东清楚,邓小平在私
人关系上是倾向于周恩来的,但为了个人权力,邓小平会给周恩来背后插上一刀的。
毛泽东的判断没错,邓小平上台就干掉了周恩来的心腹李德生。

毛泽东说他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其实是自吹自擂。林彪一死,他不得不硬着头
皮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他知道自己的两条台柱子彭德怀和林彪都没了,自己只能
向其他老军头们摇尾乞怜了。后来连没有自己军队的军头叶剑英都敢公开抵制毛泽
东。

毛泽东是块硬钢材,而对付硬钢材的是软招。水最软,但再硬的钢材从高空落下掉
在海里也会被柔软的水摔断。虽然周恩来借力打力,使毛泽东失去了自己的台柱子,
但历史选择了让周恩来死在毛泽东之前。毛泽东不批准给周恩来做手术,也算出了
一口恶气。在周恩来弥留之际,毛泽东也报复了一下,借用四人帮搞起了批周。周
恩来死后,毛泽东不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从而引发了四五运动。毛泽东告诉身边
的人说,四五运动是冲着他去的,为总理鸣不平。毛泽东死前头脑十分清楚,他知
道,自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党心军心民心彻底的朝向了周恩来一边。


结束语

毛泽东与周恩来二人斗争中有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中有残酷的明争暗斗。毛泽东靠
杀一儆百以保自己的权威,他杀的从来都是自己的嫡系来儆对手。到最后必然成为
孤家寡人。二人难分胜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两人都是历史的罪人。他们俩,
缺一人,中共的江山恐怕难以打下来。而他们俩建立起来的毛共,是中国历史上最
血腥又是最虚伪的政权。说它最血腥,是因为它让全国人民人人参加杀戳合法公民
包括自己亲人的斗争;说它最虚伪,是因为它开足了力所能及的宣传机器搞假话大
话空话,培养出来的七亿人民没一个敢说真话的。在红色恐怖面前人人自危;在雷
锋精神的感召下,个个都是伪君子。政权一旦给人民松绑,个个都成了被社会异化
了的没有人性的可怜虫:不是盗贼就是贪官。


Read more!

finally started a chinese blog

It's on sina . Many Chinese of fame started to work on the sina blog. I believe the day visits will jump in a near future. In fact, it's becoming one of the 3 largest blog websites in China.

Pay a visit, if you read Chinese. ^_*

Read more!

各城市工资多少才等于北京5000元工资的生活?[zt]

各城市工资多少才等于北京5000元工资的生活?

(中国)福建日报  (2006-01-25)

  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城市,来衡量一下一个人的月薪能够在所在城市形成的生活标准!最后还是决定拿北京作为参照城市!

  如,拿一个在北京月薪为5000.00元(税后)人民币的人,可以达到的生活水平作为参照点,那么达到同等的生活水平在其他城市需要多少的月薪来维持呢,下面一一指出(其中包括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上海:5350.00元 广州:4750.00元 深圳:5280.00元

  杭州:4980.00 元 南京:3780.00元 无锡:3200.00元

  苏州:4300.00元 济南:3120.00元 太原:1980.00元

  银川:1100.00元 昆明:2800.00元 贵州:1600.00元

  南昌:1200.00元 福州:3380.00元 厦门 :4100.00元

  青岛:4000.00元 天津:3150.00元 成都:1900.00元

  重庆:2250.00元 长沙:2480.00元 武汉:2680.00元

  兰州:1500.00元 郑州:2880.00元 西宁:1000.00元

  秦皇岛:2550.00元 石家庄:2300.00元 哈尔滨:1700.00元

  长春:1500.00元 沈阳:2100.00元 合肥:1680.00元

  常州:3380.00元 温州:5020.00元 大连:3000.00元

  呼和浩特:1700.00元 乌鲁木齐:2100.00元 拉萨:900.00元

  西安:2080.00元 南宁:1300.00元 海口:2600.00元

  三亚:2360.00元 澳门:8900.00元 香港:18500.00元

  台北:11500.00元

  摘自《世界经理人》


Read more!

English Learning


  1. More adjectives
  2. Englishpod 39
  3. Englishpod 40


Read more!

Tuesday, December 27, 2005

A design manager's respond for "interview help". [zt]

A design manager's respond for "interview help".

By Jeff Brower From ASICDESIGN@yahoogroups.

I keep seeing these request for "interview help".

As a manager with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 can say these requests are in the wrong direction. As a new grad or intern, you don't know much and you will not for a few years -- that's just the way it is. Trying to study or "cram" before an interview is a waste of time.

What you need to focus on is this:

1) Be sharp and quick. When you know something, explain it concisely (fewer words is better), and with confidence.

2) When you don't know something, just say so. Don't ever, ever try to bullshit. I have cut interviews short, on the spot, because the candidate tried to make something up. Making up even the smallest bogus detail stands out like a huge warning flag to a person with 20+ years of experience.

On the other hand, when asked a technical question you don't know all of, but you know part of, do not hesitate to try and figure it out. Make a sketch, draw a graph, try to interpolate from what you do know. Managers like to see you reason and try to solve a problem. They like to see how you think. The worst new engineer is the one who sits in the lab like a bump on a log when faced with a bug, with no ideas on how
to get unstuck and go forward. Any opportunity you have to show creativity-- and willingness and happiness to plunge in and get muddy and figure out the problem -- will win you a lot of points.

3) Make your resume solid and accurate. If you put it on your resume, you had better know it. Many times I see something like "Texas Instruments C6000 DSP project for this lab or that internship or that Professor...". Ok, sounds promising. Then I ask: what was the exact TI DSP part you used? What tools? How did you get code into the processor to run? If the candidate cannot remember the device, and specific details about it, then I know he/she really didn't do much of a project. If you truly work closely with a chip, then the device datasheet and manual become your best buddies for a few weeks, and you never forget.

And what about those resumes from an MSEE that list every comm protocol invented? Because they were covered 15 min each in class? That's ridiculous. If you list even one of those, be prepared for in-depth questions -- you had better know it.

4) Debug, debug, debug. Talk about debug and documentation with as much respect and enthusiasm as you do for design. If you sound like you want to design only, and you're too good for debug and documentation, that's a kiss of death. Debug and figuring what is wrong with your wonderful design is 2/3 of your career, so you need to be prepared.

Sometimes I ask "tell me about your worst bug". If I don't get a real story, with some gory but triumphant details like "I slept in the lab for 3 days" or "it turned out the vendor's datasheet had the polarity backwards" or other specifics, then again, I know you did not work on a real project.

5) Act like you're already at work. Take notes. Ask questions and clarify. For example, I like to ask the person to send me several things after the interview (this or that source code example, a writing example, a web link to something they mentioned, etc). The objective is to ask for maybe 7 things -- more, I know, than the candidate can remember. If they sit there nodding "ya sure" and don't write it down, then how am I to expect they can handle a blizzard of work instructions in the morning, and not forget anything by evening? Obviously not.

Ok... that's enough for now -- can't tell you all the top secret stuff :-)

The summary: when you're green, managers are looking for talent, work ethic, ability to learn, and teamwork / 'get along with people' skills. They know you're not a technical expert (yet); you should not try to be one.

Good luck with your interview!

-Jeff

Read more!

Monday, December 26, 2005

在美国当教授十五年——谈美国学生的两极[zt]

在美国当教授十五年——谈美国学生的两极
送交者: 一二三流 2006年1月26日11:10:31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Education
在美国当教授十五年——谈美国学生的两极
                ·若 兰·
八年前的五月三十日是值得派对的日子。经过六年的努力,我终于成为纽约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
派对就在我家客厅举行。数学系的各位教授和专业职员,以及其他学术上,工作中的同事朋友,十几个人济济一堂,高谈阔论。杯觥交错间,系主任,纽约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南韩人李教授说:“兰,别以为拿了终身教职(TENURE)就到头了,以后的工作还艰巨得很。这六年,系里对你是呵护有加,拿了TENURE后,教学上就要担重任了,我们毕竟是以教书为主的学校。”
他说的是实话。这所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古西堡学院,座落在纽约长岛西部,是一所四年制的学院。在州立大学的构架中,它位于第二层。第一层是州立大学的四个拥有博士研究院的大学中心;第二层是十三个四年制的学院,第三层是三十个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然后是八个技术学院。数学系体谅我刚从长青藤名校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毕业,在美国四年一直呆在象牙塔里,六年来一直让我教数学和科学专业高年级的课。经过其他教授二、三年的调教,这些学生至少在学习态度和品行上还说得过去。但公立四年制学院的学生与长青藤名校的学生在素质上的反差之大,令我吃惊不已,无所适从。一次,一个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抱怨:“赵博士把题出错了!”那题是这样的:“一个班有五十个学生,28人学数学,30人学历史。这个班至少有多少学生学习数学和历史?”他理直气壮地质问:“一共只有50个学生,怎么可能28人学数学,30人学历史?”这本来是中学生的题,古西堡学院的学生们无知的自信真是让我膛目结舌。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评语真是惨不忍睹。
学院评价教授三个标准:教学(Teaching),科研(Research),校务及社会参与(Service)。非终身教职的教授们每二年被鉴定一次。学院鉴定委员会成员来自各系,鉴定会从来是各派政治力量大较量的场所。尤其到评定终身教职时,终身教授是学校的脊梁,谁去谁留,关系到学院长期的风格和方向,每个评委都会严阵以待,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我经历了第一次二年鉴定后,真是从长青藤名校的象牙塔里,结结实实落到地面上来了。我在学术研究,校务及社会参与方面都很优秀,不到二年时间内,已经在第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三篇论文,为二个学术杂志审稿。担任社区中文学校的董事;是学生应用数学俱乐部的教授指导,国际校际交流委员会成员,教授议会议员。书教得怎样,则是见仁见智。数学系的教授们来听了我的课,觉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为学生提供了“严格,正统”的数学训练。但学生评语很不好,在一、二、三、四、五个等级中,学生评分是“三”。鉴于此,数学系和我共同指定能说会道的道兰博士代表数学系,去参加鉴定委员会的答辩。果然,几个委员--全是文科和商科的,对我的教学大加指责:“有学生评价说‘上了赵博士的课,我第一次知道我智力低下--她说我们的数学基础相当于十三岁的初中生’,‘赵博士说只要2/3的学生懂了就要进新章节,她完全无视我们学得慢的学生。’‘考试太难了,我的自信心在她的考试面前丧失贻尽’”。这些评委说:“透过学生评语,我们看到了一个冷酷的教师。她的爱心和同情心那里去了?让学生受尽折磨。”道兰博士从数学教育的专业角度为我辩护,总算通过了鉴定。
我对鉴定书上的批评大惑不解:“课堂上不能用负面语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对慢学生要有足够的关怀。教慢点,直到每个学生都懂了。”学生们的数学基础相当于初二,这是事实,难道我不应该告诉他们事实使他们发奋图强吗?一个教师要完成教案,难道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吗?如果2/3都懂了,我还重复讲旧课来照顾剩下的1/3,岂不伤害2/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系里的教授们劝我:“你是得调整你的教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还要过二次这样的关才能拿到终身教授。等得了终身教职,再实施你自己的教学法吧!” “或者你这样想,你自己出身于一个有良好教育的家庭,一直在精英学校里念书。可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下层,贫穷、落后。你不懂得他们,所以不能对症下药。”
“我是不懂他们。要说穷,我念书时比他们穷多了。十岁时就碰上文化大革命,全家下放农村,整个中学课程,都是在农村那不避风雨的土屋里,就着煤油灯自学的。来到美国后,虽然靠了奖学金在布朗大学念书,生活上仍然是最穷的一族。整整四年,穿的都是救世军商店的二手货。”
巴锐特教授插话:“可是你有最宝贵的财富--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美国的少数族裔没有这个传统。他们的祖先是被当作黑奴,贩卖到这个国家的,连生命都不属于自己,他们只能过了今天不想明天。一代又一代,就成了种族的劣根性。”巴锐特教授自己是黑人,这话要是从白人嘴里说出来,可是要遇到麻烦的。
像我这样困惑的人大有人在。不久有人在美国数学学会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评论美国的高等教育。作者是前莫斯科大学教授,移民美国后,在一所州立大学任教。他在文中批评了美国高等数学教育水平低下,像商科微积分(CalculusforBusiness)这样的课程,根本就是对高等数学的亵渎。在评论美国学生的素质时,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考试题中有一道二元方程的应用题,一个学生在答卷上写了x,y的方程式,写了x,y的值,但没有说明x,y的定义和度量单位。这学生居然对教授给的60分很不服气,闹得不可开交。随后的月刊上,发表了几篇对此文章的评论,一位社区二年制教授这样写到:呀!教授为什么没看到她立对了方程,解对了方程,只是疏忽了变量的定义和度量而已。对学生的优点不鼓励,却抓住她的疏忽严厉惩罚。多么冷酷,教育者的爱心那里去了?
我这才明白了,在三流大学,严格,鞭策,批评是行不通的。同情,爱心和鼓励是时尚用语,尽管它们的实质是精英阶层--拿了博士学位的教授们对社会弱势阶层的居高临下的怜悯。
至此,我和许多移民知识分子一样,还带着我们在各自国家的名校或重点大学读书执教的记忆,还没有真正进入这个社会,了解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就得出了美国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一塌糊涂的印象。
可是美国众多的第一流的专家学者,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来的?我在布朗大学那些资质过人的同学是从什么样的中学毕业的?
带著这个问题,我参加了布朗大学校友会组织的新生入学考察、面试项目。这是校友们为母校服务自愿组织的,每年春季对申请者提前个别面谈,把面谈映象写成书面材料上报布朗大学,作为录取学生的参考。那年我考察了十二个学生,全是长岛地区萨福克县的。由于我有心了解美国的中等教育,和他们谈得格外仔细。
Allen,一个瘦小的犹太孩子,西屋奖的入围者,跟我说,他父母都是哈佛人,姐姐进入普林斯顿,“进长青藤学校对我来讲是很自然的事。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该去那里。”
“谈谈物理吧!比如力学,在初中你就学过距离、速度、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高中你们又学一遍。请你告诉我,这两遍有什么不同?”
“初中时就介绍概念,要求我们运用这些概念定性的描述相关的物理现象。高中时用代数学、几何学的角度解释各种度量的关系,要求运用那些公式定量的描述相关的物理现象。以后我们又学了一遍,就从微积分的角度描述各种量的关系。”
他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那些公式和定律。即便是这样的即兴书写,也把各种变量的定义和量纲写得清清楚楚。
“你说学过微积分意义上的物理学,是自学的吗?”
“不是。学校有超前物理课(APPhysics),近一半有志于理工科的同学都修了超前物理课。”
Joanna是个文静的白人姑娘。我看着她的自述(Personal Statement)问:“以你的成绩和素质,报考任何大学的医科预科(Pre-medical Program)绝无问题,为什么要当护士?”
“我就喜欢当护士。病人需要医生,也需要护士。我就想作一个被需要的人。”
打算当歌唱家的黑人姑娘Linda的数理成绩也十分出色。虽然没修数理方面的超前课,历史、地理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超前课都修了。SAT的数学分数也有650多。她一边出示她在中学歌剧队的美丽剧照一边说:“你知道吗?这个歌剧队是我们学生自己组织的,到了布朗大学,我也要组织一个这样的团体。”
这十二个孩子,除了优秀的学业表现之外,各自都有四年以上的社区服务的历史,表现出很高的组织才能、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其中的一个学生带领的团队,在上一年组织了一次向弃儿捐食品的活动,圣诞期间募集了价值一万多元的食品,分发给弃领养家庭(Fostering Family),当地报纸都有报导。
对这十二个学生的数学程度,我是十分满意的。如果要作比较,有志于医科、文科的孩子的数学程度,比国内同样的学生高。有志于理工科的孩子们的数学程度,相当于国内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但他们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则比国内重点大学的考生高。这十二名学生中,有二名被布朗大学招收了,其余估计也进了前50名的大学。
随后我参加了古西堡学院组织的优资青少年数学强化培训班的工作。这是一个由纽约州政府资助的项目,通过考试择优录取长岛地区两个县的中小学生。教师们也是从长岛的中小学选来的,为着种族平权的原则,富区、穷区来的都有。我注意到所有的教师都有硕士学位,高中班的几个则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当我和他们谈及前莫斯科大学教授的文章,关于大学生解题不说明变量定义和度量单位,几个教师异口同声说:每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不可教之材。我们从初中起就训练孩子们完整的表述问题,为了使学生们养成习惯,我们甚至每天上课前都问一句,比如:“你们昨天做家庭作业了吗?”孩子们必须完整地回答:“我昨天做家庭作业了。”如果哪个孩子只说“做了”,是要被扣分的。这样的训练,会持续一年。从哈姆斯特(Heamstead)学区--长岛最差的学区来的教师则表示,不敢保证他的学区做了这样的训练,他说:“这不能比。我们学校甚至要花时间和精力,教育和呼吁家长让孩子们吃了早餐再来上学,否则他们饿着肚子无法集中精力。如果有个孩子家庭作业时被因式分解什么的卡住了,他问遍所有认识的人,也没人能帮他过了这个坎。从无知和愚昧走到这里,他们的路要长得多。”
这个培训班每期75人,每星期六上课。学生们的数学能力不逊于国内参加省级奥数竞赛的尖子们。可喜的是,从这几十个孩子中,轻轻松松就能拉起一个交响乐队,或棒球队什么的。有天一个七年级女孩对我说:“Dr.赵,很抱歉我今天脑子不好使,因为昨晚我把我的娃娃的生物钟上错了,他每隔一个小时哭一次,我不得不起来给她喂奶。”原来小女孩上家政课,家庭作业是抱个电子娃娃回家,娃娃按照生物钟拉屎拉尿、哭,学生要履行父母的职责照顾娃娃一个周末。教育的活泼和全面可见一斑。
又研究了纽约州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教育大纲,我这才承认,美国的教育,包括数学教育,也是第一流的。
我想,任何国家、民族,都有它的精英阶层和弱势阶层,当我们比较各国的教育水平时,不能拿着这个国家的精英和那个国家的弱势比。比较客观的,是拿精英跟精英比,看一看弱势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近来在中文网站及中文媒体上常看到对美国数学教育的批评。特别是带了高小,初中孩子移民的家长,常常感叹:“初二了,还在教分数加减法。孩子的数学毁了。” 其实美国的数学教学结构与中国不同。以分数为例吧,这里小学三年级(九岁)就接触分数,只学一点点、以后每年都要重复地学一点分数,不断加深,一直到7年级(十三岁)才划一个句号。而中国是高小时学分数,一学就一竿子插到底,以后就再不回头了。在美国,由于小学时就引进大量概念--比如坐标系、概率、统计,运算方面抓得少一些。可是别着急,到八年级(十四岁),孩子们懂事了,数学教育会猛地加速,在短短八、九、十年级三年内,孩子们会学完全部初、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一样都不会被撇下,一点都不比中国的高中教案简单。有人会说,看SAT的考试,数学就相当于八年级水平。可是要进像样的大学,前100名吧,还必须考SATII。数学SATII的程度不逊于国内理工科的数学高考题。而要进第一流的大学,学生们还必须修超前课程,对数学来说,就是微积分和概率统计。MIT的网页上这样写着:问:“我修一般课程,得A分;修超前课程,得B分,我是否应该退下来,保持一个较好的分数?”答:“我们绝大多数申请者都修超前课程并且得A。”
纽约州立大学的四年制学院,不需要SATII,只要一个过得去的SAT成绩就行了。所以古西堡学院的学生们的数学只有初中程度。我想起我们那批出国的同学,文革中的红小兵那一代,也没有正规的中小学教育,不照样进世界名牌学府?便相信古西堡学院的学生们,只要有了正确的指导,也能成栋梁之材。
当了终身教授后,我主动请缨,系里也乐意,每期给我一个课时的大学新生的数学课。这又让我吓一跳。他们不仅数学水平低,学习态度也大成问题。不过这时我已经是美国老油子了,什么样的人都见识过,有办法对付。我坚持他们必须关了手机才能进教室,坚持他们必须称我Dr.赵或Professor赵,不能叫我“Miss”或 “Hi”。我说:“这使你们听起来象个大学生。”有学生得了坏分,在课堂上咆哮: “我到这里是交了钱的!”我幽默地笑着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似乎我要仰仗了你的学费,才有了教书的饭碗。但事实并不这样。我的家庭,每年交的税,就超过了我从这个学校领的工资。对每一个大学生,纽约州政府都要补贴近一万元。这一万元从哪里来的?纽约人民的纳税钱。而我和我的丈夫,就是纽约人民中的二员!” 有学生旷课,拿了假造的病假条来要求补考。那年我刚从花旗银行做了半年项目回校,花旗银行IT部门的雇员们,总的说来是素质高的一族。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记忆犹新。面对这撒谎耍赖的大学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可那学生比我还气愤,见我不答应他,临走把手里的咖啡在我办公室门口泼了一地。 ……几经调整训练,大学新生的数学课堂纪律,操行才初见成效。可学业终究不行。想尽千方百计,什么计算机辅助,课外个别辅导,师生互动,分组帮带,等等,一学期下来,真正搞懂了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的,在35人的班上,只有4-6人而已。
我终于明白,我所面临的这批学生,决不是像我的许多同龄中国人一样,本来就是素质好的一群,由于社会和政治的原因,失去了中小学正规教育的机会,一旦机会到来,很快就能崛起。在美国这样相对公平竞争的教育系统中,他们真是大浪淘沙后剩下的沙子,无论如何都贴不上墙的。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这样一批人,中国有、美国有,日本有、西欧也有。如果硬要高等教育惠及这批人,其结果只是降低高等教育的质量而已。
所幸的是,每隔二、三年,古西堡学院的数学系总有一、二个素质还过得去的学生,在各位教授淘来的象宝贝一样的精心栽培下,能进入哥伦比亚、纽约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深造,说明教授们的学术,并不因为学生的水平低下而荒废。
依我看来,美国的一流大学造就社会的栋梁;二流大学造就具有现代技术的劳动力;三流大学向那些本达不到高等教育要求的人提供一个进入中上阶层的通道,他们中的极少部分,能通过这里到达中上阶层。去不了的,也在这里接受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被整合进主流社会,就象沙子被整合进水泥,成为有用之物一样。

Read more!

Sunday, December 25, 2005

Career

list

Read more!

Pathology

PATHOLOGY
  • Text: VH Path FREE

  • Text: PathOutline FREE

  • Text: Path Basis of Dis

  • Atlas: Webpath FREE

  • Atlas: Slidebox FREE

  • Atlas: PathWeb FREE

  • Atlas: Surg Path Atlas FREE

  • Atlas: Pathorama FREE

  • Atlas: Human Path FREE

  • Atlas: Pathmax links

  • CP: Blood Bank FREE

  • Journal: AJP FREE

  • JRNL1.5: Arch Path Lab Med

  • JRNL2.9: AJCP

  • JRNL4.3: AJSP

  • JRNL2.5: Hum Path

  • JRNL2.6: Histopath

  • JRNL2.2: JCP

  • JRNL3.9: LabInvest

  • JRNL3.4: Mod Path

  • Forum: SDN Path

  • List: HealthWeb

  • List: PathMax

  • List: PathDoc

  • Society: ASCP

  • Society: ASIP

  • Society: USCAP

  • Society: USGIPS

  • Society: Soc Heme

  • Society: APSScoiety

  • Society: USGIPS

  • Hans Popper Hepatopathology

  • Society: CAP

  • MEDICINE
  • Text: VH FM

  • Text: Merck Manual

  • Review: RSI FM

  • List: Medical Student

  • Info: UpToDate

  • Info: MerckMedicus

  • Info: MedlinePlus FREE
  • Info: Mayo Clinic FREE

  • Info: AAFM FREE

  • Journal: NEJM

  • Journal: JAMA

  • Journal: Lancet

  • Journal: Annals
  • Journal: BMJ

  • Journal: Archive

  • ARCHIVE
  • Back from Pathology interview
  • Pathology job
  • Fellowship comparison
  • Academic pathology job
  • Cons of pathology
  • USCAP 2006 Pathology Job

  • Read more!

    step3

    Chinese post

    List of Chinese Post
    1. 在美国当教授十五年——谈美国学生的两极
    2. 笼络领导的艺术(ZT)
    3. 我的生物博士后申请经历 ZT
    4. 我只能强忍着眼泪--报考哈佛法学院步步惊心 [zt]
    5. 回忆20年前自费出国留学潮的兴起[zt]
    6. 精英教育害了中国[zt]
    7. 毛泽东的正面意义在哪里?[zt]
    8. 给打算回国工作和定居的朋友提几条建议[zt]
    9. 让俺瓜瓜写个常见缩写含义吧--方便新手阅读本版。[zt]
    10. 各城市工资多少才等于北京5000元工资的生活
    11.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斗法浅析[zt]
    12. mike521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斗法浅析
    13. 霍元甲是被谁毒死的?(图文)
    14. 加拿大大学介绍
    15. 成功应聘Intel的真实经历
    16. 中国的小学教育一定不要学习美国zt
    17. 教育不是胡编故事zt
    18. 破解美国现代教育之迷AC46
    19. 美国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AC13
    20. 让人头疼脑袋大的美国educator们,以及liberal们AC47
    21. 洛杉矶华人买房的苦与乐
    22. 方舟子: 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实录 pt1 pt2 pt3 pt4 pt5
    23. 我对留学美国选校的一些建议[zt]
    24. 西方的自由与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AC 23

    Read more!

    Focus on Step3

    Now, it's the time on step3, seriously. My main text is VH Univ of Iowa Family Medicine handbook, that covers most specialties with good depth. It is better than A&L outline book because VH FM has more detailed info regarding meds used, and more practical concerns. I believe this reflects current trend of S3. A link of VH FM was placed in the medicine catergory.

    Read more!

    Tuesday, December 13, 2005

    美国社会与文化,观察与思考(47)

    美国社会与文化,观察与思考(47)——让人头疼脑袋大的美国educator们,以及liberal们


    上一篇里,破解了美国现代教育之迷,说出了国内知识精英们不敢说出来,或是太笨蛋看不出来的美国现代教育是如何成功地服务于美国社会的秘密。这一篇里具体说说领导着美国教育的教育官僚们。这两篇文章的目的是同一个:使大家对美国的现代教育有一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实际学得来的,咱们就努力学习、拿来应用;对那些学不来、没有用、瞎胡闹的东西,就大可不必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了。

    Educator,中文一般翻译为教育工作者。这篇文章里我不说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因为我对他们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所以不能胡说八道。但是我估计,他们也正在努力向着代表着现代化教育发展方向的美国的educator们看齐。在美国,当人们说起educator时,一般不是指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们,而是专指各级教育局的官僚们,或是大学教育系里擅长夸夸其谈的教育专家教授们。所以把educator 翻译为教育官僚、教育专家,那是极为恰当形象的。教育官僚和教育专家们理所当然地指引着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着规定着各级教育方针各类教学大纲,想当然地指导着各级教师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从事具体教学工作。这是一群让人头疼脑袋大的,实在不懂教育、又不愿意做具体工作,但是非常精通大话空谈、做官之道的教育官僚们,或是极为精通教育理论、善于夸夸其谈、基本不懂教学实践的教育专家们。

    美国的各级教育官僚们是很有权利的,这是因为教育官僚们手里有钱——他们有着如何安排使用每年数目相当不少的教育经费的全部权力。市和县一级的教育局长是全民选举出来的(警察局长也是全民选举出来的),这就是说,当教育局长或是警察局长并不需要懂得教育或是法律治安,但是需要具有政治手腕,并且是有背景和来头的。美国的地方选举完全没有什么民主可言,基本是家族、地头蛇们之间的政治游戏而已。

    我们这个县,人口近两万,有一所公立中学和三所公立小学。这些学校的校长和主要行政人员的任命、以及拨给教育经费的多少的决定大权基本掌握在以教育局长为头儿的教育委员会的手里。教育委员会的成员,有的地方是由这个县的全民选举产生,有的地方是教育局长提名,县政府通过。美国地方行政的规则形式是有些不大相同的。从新闻上听说,去年十一月的大选,宾西法尼亚州一个县的老百姓一不高兴,就把县里教育委员会的八个成员都给选了下去。

    我们这个县不大,但是教育局的驾势可不小。教育局不在县政府的办公楼里,而是单独具有自己的一所建筑。教育委员会有权决定,我们县三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行政教学人员的任命,教材的基本内容的增删,教学进度,建议教学方法和程序。例如,当前公立学校教育的一个争论热点是:生物课是否应该教授进化论,或是基督教的上帝创造论,或是二论都教授。我们县的学校是进化论、创造论并教的。

    美国中学生们的平均学习成绩是世界出名的,总是倒数第几名。这与美国先进的教学设施、头等的教师配备、大量的教育资金,正好形成反比例。这当然很让美国的教育官僚们和教育专家教授们非常的难堪、下不来台。教育官僚们和教育专家们可不全是笨蛋饭桶,人家的脑袋瓜也很好使,不断地琢磨出新花招、新技巧、蹦出新路数来,企图修正提高美国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或者至少说明教育官僚和专家们也在大卖力气、大动脑筋地努力改进、创新着。

    我没有在美国的中学小学里教过书,但是我在美国的大学里教了近二十年的书了,大学生们都是从小学、中学里趟过去、混出来的,小学中学的教育灌输训练了他们的必要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造就了他们的思考方式、思想方法、学习习惯。所以学生们在大学里的各种表现,最充分不过地体现显现了美国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伟大成果。大学教育呢,就是在此结果上更上一层楼。

    教育官僚和教育专家们绝对是维护人权的标兵和先锋:他们坚决反对强迫学生们学习,尤其是反对迫使学生们做作业。我问过我的学生们:你们上小学中学时做作业吗?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大声回答:“不做!”教师留的作业都是愿者上勾的自愿性质的。

    教育专家教授们强调:兴趣、兴趣、兴趣,启发学生们的兴趣,这是学生们学习动力、动机的根本。学生们厌烦所学科目,对于所学科目不感兴趣,这里的责任全部在于任课的教师。教师的工作和本事就是要使出浑身的解数、想方设法、翻筋斗、拿大顶、耍魔术引诱学生们上钩,使他们对你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

    我记得差不多十年前,我们这个学校迫于形势,请来教育专家们专门讲解演示上课时如何能够提起学生们的精神,引诱学生们上钩,使他们对于教学的内容感兴趣。例如生物课讲解某类植物动物,让学生们自愿结合成为小组,分别学习这段课本内容的一部分,然后推选出代表,向全班讲解这部分内容。这教育专家演示的都是中学课程或是小学课程的教学,却要大学教师照猫画虎。我当时就提问:“对于数学课程比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如何做这样的学生分组自学的处理呢?”专家“啊”了一声,眼珠一转,马上转了话题。我估计这教育专家一定是见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就躲着走的。

    明白人都知道大学课程中能够依靠学生的兴趣来教学的,只有少数课程的部分内容有可能这样做。好在教育官僚和专家们确实是非常的忙,他们的眼睛不能老是盯着一个地方。所以这股强调教学凭借“兴趣”之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减弱没声了。但是最近这两年,“兴趣论”换了一个新面目,又拱了出来。

    教育专家们近两年来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指导方针是team learning,older students teach younger students(分组学习,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D敲唇淌Ω墒裁茨兀拷淌Υ蟾抛疃嘁簿褪腔疃镜母ǖ荚保蚴俏种刃虻木炝恕?p> 我们这大学里倒没有强调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上课的这类的荒唐事,但是这个分组学习(team learning)的压力很大。上面的教育官僚们对学校的头儿们施加压力,学校和系里的头儿们把他们头顶上的压力一股脑儿地推了下来,要求每个教师考虑修改自己课程的教案,放进分组学习的内容。学校和系里的头儿们比较接近教学实际,他们其实挺明白,也很讨厌教育官僚们脱离实际的那套胡说八道,但是没辙,他们还要向上汇报这个team learning的执行情况,以显示自己的执政功绩呢。

    民主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提供给大批官僚们以铁饭碗金饭碗。民主吗,就需要到处制定一大堆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的规矩和规定,然后当然就得有监督执行这一大堆规矩规定的官僚们,然后是监督这些官僚们的另一些官僚们。

    公平地说,建立起一定的有关一个学校经济管理和教学运作的规矩和规定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这样规矩和规定,不少学校很可能就会瞎胡来乱了套。于是,组织人定期检查这些规矩和规定的执行情况,也是必要的。但是,人类是一些很奇怪的动物:无论什么很有道理、深具理性、挺好的事情和事业,只要持续的时间稍微一长,就能变得臃肿不堪、冗长罗嗦、面目几乎全非,成为一些正事干不来、邪门歪道不少、脑袋瓜儿灵活乱转的人们趁机占便宜、混饭吃、大捞一把的招摇撞骗之地。

    我们这个学校属于南方教育委员会的管辖,教育委员会们应该属于教育部。所谓受管辖,实际上就是接受定期审查:十年一大查,五年一小查(这为教育官僚们造就了大量的显示权威运用权力的大好机会和大摞的饭碗)。审查基本是两大内容:学校的经济状况和教学状况。十年的这一大查尤其厉害,各项准备工作要在两年前就开始,要准备上报的各种数字文件那可是海了去了。学校要专门雇用熟悉擅长写作官僚语言的专家和专门人才,来精心斟酌撰写这些官僚文件。听说,全部汇报文件摞在一起有好几英尺高(现在是还要烧到光盘上)。没有人相信工作组的教育官僚们会一页一页地阅读全部文件。

    教育官僚的工作组下来审查,他们活动的全部经费要由被审查的学校负责,而且这个学校是一定要有专人出面,负责好吃好喝、绝对殷勤周到地招待着这群上头下来的官僚们的。有一年,来我们学校审查工作的工作组的头儿不知怎么搞的总是成心找别扭,弄得学校的头儿们左右为难。后来有本事的人拐弯抹角地探听弄明白了:原来是在工作组下车的第一天,学校负责接待的人员忘记了在教育官僚们的休息室里的大桌子上摆上一大篮精心挑选的新鲜水果。

    认真观察一下美国臃肿的教育机构和这一大群教育官僚们的“繁忙”工作之后,任何有着条理性头脑的明白人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我要是教育部长,就把这些机构和官僚们裁掉至少一半以上。但是,话说回来,把这么多的官僚们都裁掉,让他们去干什么呢?社会上没事干的闲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多起来,就要出乱子了。而且再说,我要真能爬到美国的教育部长的位置上的话,那我也一定是早已在大染缸里泡得从里到外变了颜色,成为一个极为熟悉官僚路数的大官僚了,而不可能是一个有着条理性头脑、还算清白、还是清醒的明白人的。


    一个不是完全题外话的有关中学教师的资格的问题:在美国并不是有了大学毕业文凭、有着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就可以在公立的中学里教书的。比如我有博士学位,可以在大学里教书,但是却不能在中学(公立)里教书。这是教育官僚们、中学教师们力图保住自己的权力和饭碗的一个绝招:要想进中学教书,就必须到大学的教育系或是教育学院,进修学习两年关于教育的课程之后,通过乱七八糟的考试,领一个合格证书。这是已经成为立了法的规定。两年四个学期的时间,近二十门课也就是教育史、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材组织法等等。说实在的,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所需要的心理学、教材组织教学方法的必备知识,办一个两个星期的学习班也就足够了。把两个星期硬拉成两年,教育官僚和教育专家们用心良苦地以长时间来强调教书的专业性,实际是在成心地折磨具有独立思考头脑的正常人——除非你甘愿做一个教育官僚和教育专家们的驯服工具,接受了他们这一大套极为繁琐的教学方针教学法,你就别想当教师。我没有修过这些心理学、教学法之类的课,但是我在大学里教了近二十年的书,绝对是一个合格的优秀教师。其实绝大多数有着独立思考头脑的人都受不了这样两年长时间的精神折磨,去领取一个合格证书。于是,他们即使有着各种学位,也是抢不了中学教师的饭碗的。那么中学教育官僚们也就不会受到独立思考头脑的各种尖锐挑战了。


    一个相当有些意思的现象是:美国的教育官僚和教育专家们多是liberal。Liberal的中文翻译是自由主义者、开明的人。在现代的美国,掌实权握大权的是极右保守派。美国的民主党多是liberal们,而共和党则是保守右派们。民主政治,例如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高声辩论激烈打架、互相掐得不亦乐乎,其实是在玩“好警察坏警察”的游戏,目的是同一个:为着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服务。真正理性意义上的左派(比如共产党),早就基本消失不见了,只剩下理性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们那么一小撮了,这是一小群非常值得尊敬的、仍然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真正的好人,但是他们在美国人民中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

    比较于极端贪婪自私和顽固保守的美国右派,我还是要选择美国的liberal们,虽然liberal们真是让人头疼脑袋大。我一点都不怀疑:liberal的大多数是非常好心、热爱平等的人们,但是他们做起事来真是不行,因为不是从现实实际出发,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结果是让人哭笑不得。

    Liberal们热爱平等,讲究人权。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从心眼里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人都是爱因斯坦”:只要给予大家合适的环境和公平的机会,人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那么为什么实实在在的事实是人人都不是爱因斯坦呢?这就是环境和机会的问题了。于是liberel们就毕生地为着给大家创造合适环境、争取平等机会而奋斗折腾了。这对于改变美国社会弱势阶层的恶劣被动处境,确实起了根本性的作用。例如,美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基本是liberal拼命奋斗争取来的结果(当然右派最终同意并采用了社会福利体系,是因为他们看到这样有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于是能够带来资本的扩大、赚取更多的利润)。又如,黑人、少数民族、妇女的权利,残疾人的权利,都是liberal们奋力争取来的。

    Liberal们的毛病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只讲个人权利,不讲个人责任;另一个是闭眼不看、或是睁眼楞是看不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与不同。这正是现代liberal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原因。

    不讲个人责任,于是教师无法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练习、做作业;不讲能力的差别,教师只好把学生们倒在大锅里一块烩一锅炖,或是拽着脖子拔高,把学生们都当作天才爱因斯坦。

    但是,liberal们的这两个毛病是一定不可以批评指正的:因为那样做是政治上不正确的。政治正确性(politically correctness)是与liberal有关的,相当奇怪、极为引人深思的现代美国社会的一大景观。美国社会的这个极为有意思的“政治正确性”的强大社会舆论,需要另外专门做文章来讨论和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

    2006-1-11

    Read more!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05

    破解美国现代教育之迷zt

    美国社会与文化,观察与思考(46)——破解美国现代教育之迷


    本文主要内容(先说破迷底):一个发达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社会,只需要很少数量的具有局部理性和独立思考头脑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具有全局理性思考能力的人是绝对不需要的);但是却需要大量的(绝大多数人)浅薄无知、燥动不安、自以为是、易于被主流媒体操纵、甘愿听信商业广告鼓动诱惑,积极热情、永远不满足的购买消费者。但是,如何“公平”地(自愿认可、大家都没有怨言)划分哪一个人应该属于哪一个人群,以及如何同时分别成功地培养、造就这两个如此不同的人群呢?

    哈!这就是美国现代教育的高明绝妙之处了。

    除了那些无限热爱美国盲目崇拜美国的人们看不见、或是根本不去看之外,对于美国教育界有那么一些了解的正常人,都会看到这个相当迷惑人的美国现代教育的矛盾现象:一大群靠着嘴皮子吃饭的教育官僚、夸夸空谈的教育专家们(远离大多数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领导下的美国现代教育的成果:一方面是令人不住摇头的,几近世界级的现代笑话的大批浅薄无知、厌恶学习、自以为是的笨蛋美国学生们;另一方面是令人不住点头的,世界领先的发达的美国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二者和谐共存,辅佐兴旺着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为了破解这个美国现代教育之迷(其实是各国教育现代化已经遇到、将要碰到的问题,只不过美国先走了一步罢了),下面我要讨论的相关问题有:

    一、大众教育,
    二、人人都是爱因斯坦的启发式教育,与政治正确性。

    一、大众教育

    自古以来,能够上学读书受教育的基本是属于社会上层的少数人。世界各国历代的先哲、智者、圣人们,无不向往着大多数人都能够上学读书受教育的那种理想社会。他们几乎全都认为,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是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理想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脱离了庸俗低级趣味的、理性的高素质的人类,而这样高素质的人类是要通过先进的全民性的教育来实现的。

    所以全民性的不断提高质量的教育,也是二百多年前美国的开国之父们(Founding Fathers)着手实践着的社会理想。杰斐逊创办了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并亲自选定人人必修的基本教学课程,其中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地质、拉丁文、其它外语等。其目的是培养知识面广而深厚的全面性人才。开国之父们相信:只要造就了良好适当的教育环境,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全面性的人才。(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也是全才的教育思想。看起来很多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伟人天才都有这样的意识:只要环境对头,人人都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全才)

    从那时起,美国各州逐渐地建立了州立大学,下属若干分校。这都是公立大学,私立的大学也是逐渐遍地开花。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普及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免学费,提供午餐,每天早上黄色的大客车把学生们从家门口载到学校,下午再把放了学的学生们从学校载回家门口。我去过我们县的公立中学,那是一座回字型的三层楼,楼道宽敞灯光明亮,几十个教室、实验室、各种活动室、教师办公室排开在楼道两侧,每一个教室都有与互联网相接的、由计算机控制的、多功能的电子教学设备。楼里当然有中心供暖和空调,冬暖夏凉。而且,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控制在二十人。这学校的建筑、教学设备、师资配备,是国内的一般学校无法比的。

    那么教学成绩,或说教学成果呢?那也是非常奇怪的:普遍的教学质量居然不与投入的各种教育资源、资金、师资配备成正比!美国学生们的笨蛋是世界出名的。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教学设备的不断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不断先进化,这教学质量却呈现着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非常令人不解的一个迷。到了现在,百分之四十的成年人进入大学学习;但是,美国的全民教育离着国父们的教育培养全才的理想愿望,那真是张果老倒骑驴——眼看着越走越远了。很多高中(九年级以上)的学生实在是什么都没有学到:读不了、写不成、算不出。但是又不能把这些学生老留在学校里。只好发放一个高中毕业文凭,让他们走人完事。于是,很多高中毕业生连起码的小学生的阅读和计算能力都没有。美国普通大学里学生们的质量真是让人头疼脑袋大:在分数加减法上乱犯糊涂的大有人在。于是一般大学里都有中学课程补习班这么一个机构设置(自然有着各类时髦花式的名称):先把学生招进来,补习及格过关后,他们才能够学习大学的课程。

    昨天(2005-12-16)晚上的电视新闻报道有一条:现在美国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阅读(英文)能力非常成问题,他们读不懂报纸上的editotial(编辑的、编辑部的)文章。根据我的观察,美国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对基本的四则运算很是大伤脑筋。

    为了对付这个难堪的失败,教育官僚的大头儿们提出了统一的升级考试(地区)这一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升级、毕业。学校要由专人负责利用星期六和假期为不及格的学生们开办补习班。补习完了再接着考。

    但是统一升级考试和强制性的补习班,马上遭到了学生们、家长们和教师们的大力反对。学生们反对没得说;家长反对孩子们没有了周末和节假日;教师们反对是因为本班学生考不过的压力全加在了教师们的头上:不能提工资、甚至可能丢了饭碗。前几年常常听到学生们、家长们、教师们这样那样怒气冲冲的载道怨言,最近几年安静了下来。有意思。一打听,原来教育官僚里的的中头儿小头儿们也很聪明、混饭吃的本事也不小:上级大头儿的指示当然要毫不动摇地坚决执行,但是学校也得正常过日子呀,于是他们不声不响潜移默化地简化考试内容、降低评判标准,大家一块儿蒙混过关。

    前几年不断听说过不少有关国内希望工程的报道:不少贫困、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如何奋发努力顽强地学习,令人掉眼泪的感人故事。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远郊山区的一个中学里教书。他本人正是从这个山区里出来的,他真诚地认为山里的孩子们也都是像他那样热爱向往着上学读书的。他和一切善良而理性的人们一样地认为:给山区的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一定会刻苦努力,学有所成。七十年代后,山里逐渐建起了很是象样的中学,扩建了小学。我的这位同学七十年代末大学毕业后就在这山里的中学教书。二十几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节假日不休息地工作下来,他给我讲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故事却与希望工程的感人故事正为相反:有了良好学习环境和读书条件的山区孩子们,普遍地厌倦学习,讨厌读书。注意,他说的当然不是全部学生们,而是绝大部分学生们。

    就是中国城市里的中学生们,如果没有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和家长们的拼命督促,他们也不会那样卖力地学习读书的。不信,试试看:让中国孩子们置于如同美国孩子们所处的舆论环境,给予他们同样的多种就业选择机会,中国孩子们中的大多数也会如同美国的孩子们一样,不去自愿努力地学习的。近年来不断听说,中国学校里学生们厌恶学习的情绪已经渐成风气。

    如何解释这不断先进化、现代化的普及教育、全民教育,却面对着学生们日益笨蛋化、厌恶学习这样一个令人失望丧气的客观现实呢?这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多数人本来就不喜欢读书学习;而打心眼里喜欢热衷于读书学习的书虫子们本来就是一小撮人。将这一小撮人的爱好,误认为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全力推而广之,当然要失败了。面对着失败的结果,美国的教育官僚们还要在那儿没完没了地询问、探索:What is wrong?Why doesn't it work? How could we make it work?这真是可笑而滑稽了。

    大多数人类的一个本能趋向是向往舒适和安逸,如果有可能那么就偷懒。偷懒是什么意思呢?偷懒就是想方设法琢磨着如何能够省力省劲省心,能够尽可能少地使用体力和脑力。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创造条件,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省力省劲省心,大家伙儿都能够偷懒吗?在没有可能、没有条件省力省心的时候,人们可以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目的是什么?不也是为了后代们能够有较自己更为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从而少一些艰苦奋斗了吗);在具有了一定省力省心的条件之后,人们当然就要顺水推舟变着法儿地能偷懒就偷懒了。这就是美国这个现代化社会的各种严重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本性的根源(当然还有其它原因)。

    那么教育官僚们都是大笨蛋,楞是看不到、认识不了全民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大多数人根本不想读书吗?也不是。当然大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教育官僚们确实是笨蛋,认识不了问题的实质,但是一小撮狡猾的有心计者们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这可是绝对不能说明白、不可以泄露的“天机”。这正是美国现代教育挂羊头卖狗肉的高明与成功之处。

    很多人,可以说是多数人,尤其是中国人,对于什么是衡量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的理解是狭隘而片面的:他们只是看到培养出多少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文学艺术大家、政治家、律师、各种高级管理人员等处于社会上层的人物,似乎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可以经过一番努力而挤进社会上层,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的上层而服务的。岂不知,任何一个社会的上层总是少数人,即使是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例如美国和西方国家,社会上层也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支撑着二层楼的一层楼,是处于为上层而撑腰垫底、支撑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下层的位置上的(社会只能是正金字塔型,而不可能是倒金字塔的形状)。

    一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衡量的标准应该是:教育是否成功地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

    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读书受教育基本是社会上层少数人的一个特权。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使得读书受教育成为全民的基本权利。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后期,全民教育也提到了日程上来。上个世纪中期美国普及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全民教育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问题。

    那么全民教育的目的在哪里呢?

    全民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是两个层次的:一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日益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生产的操作者们需要日益渐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特殊知识、特殊技能;二是随着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全民素质的提高。

    一般性地笼统谈论全民教育的目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一个社会的教育是为了这个社会的整体运转而服务的,总是与这个社会的政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里要问;美国的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全民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这就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美国这个现代社会是怎么运转的。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的无限扩张和对最大利润的追求,于是,促进资本扩张、维护对利润的追求的自由,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秩序。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处于下层的资产阶级奋力反抗争夺自己发财积累资本追求利润的机会和社会的认同,打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对着王室贵族们大声吆喝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资产阶级进入了社会上层、巩固了自己作为社会的领导阶级的地位以后,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中期后期,资产阶级捡回祭起了维持了封建社会秩序的血缘关系,封建的血缘关系成为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族企业、父子相传(很有意思是不是?)。“博爱”消失不见了,只剩下具有相当欺骗性质的“自由”,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改换成为“人人机会均等”(everyone has equal oppertunity),你没有机会,那是你不会去寻找。一切有利于资本扩张、赚取利润的行动、思想都是要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推崇与认可的。

    一个繁荣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例如美国)是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社会,有着上、下互相呼应的两个方面和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能够研究制造推出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各样吸引人的新产品的生产厂家(卖方),另一方面是积极、狂热、永远不满足的消费购买者们构成的广大深厚的市场(买方),当然还有奔波乱窜于二者之间的各类推销、管理人员。社会的上层是大中小的股东们、能够不断提供创新产品、翻新享受方式的有着一定专业头脑的科学家、工程师、商品促销专家们,以及管理人员们;社会的下层是不具有独立思考头脑、甘心情愿接受操纵、与大资本集团的主导意识配合默契的积极狂热(能量巨大)的下层广大民众。市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兴旺,靠的就是商品提供、购买市场,这两个层面同时的发达、强壮、稳固。美国正是这样的一个繁荣兴旺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社会的典型样板。(这样的社会存在着各种深刻的矛盾,当然不可能长期持续性发展的,但是却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这正是要害的地方。)

    这正是应了两千多年前老子对成功社会的秘诀的揭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子真是聪明得不得了的先知圣人呀。

    美国现代的全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批衷心热爱、一心追求物质享受,永远不满足的、易于被操纵、被煽动的热情积极的消费购买者们,笨蛋们;同时筛选出一小撮精英,进行精英教育。全民性的笨蛋教育和一小撮的精英教育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教育整体,它有效地服务于美国社会。

    如果给予社会成员们一个不加条件的公平选择机会:做社会的上层劳心动嘴者呢,还是做社会的下层劳力动手者呢?我想绝大多数人(不少于百分之九十五)会选择做社会的上层,而不是社会的下层。这就是说,人类的一般社会趋向是向上的(为什么?)。于是问题就是:如何划分谁属于哪一个阶层呢?而且更为重要和严重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保持这样上下阶层的严格划分,即维护社会的秩序呢?

    历来的社会秩序是血缘为基础的强迫制。读书做学问是从下层进入上层的几乎唯一的非暴力途径。中国人尊敬读书人的这个传统的社会原因就是在于此。

    真正平等的社会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例如,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我们成长起来时接受的思想就是:人类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人平等,只有人的能力大小的不同,人们社会分工的不同,所以我们要互相尊重。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掏粪工人石传祥一起背着粪桶掏粪;普通工人农民努力工作成为劳动模范,被授予极大的荣誉,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普通战士雷锋成为亿万中国人民敬仰学习的榜样;那时候的主流媒体、文学艺术都是以工农兵为主的。毛泽东时代是一个朝气蓬勃,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的社会。但是,这样人人平等的社会不具有持久性,或者说不具有普遍的社会实践的意义。这是因为,毛泽东时代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的社会条件、国内国际的特定环境而形成的(应该认真做专门的研究)。我感到非常自豪得意的是:我有幸经历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挂着自由、民主大旗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西方、美国)更是分为少数人的上层和多数人的下层,大家不可能都属于同一个阶层的。可是,这是不能说破的“天机”。或者用美国政治术语说,这是politically incorrect(政治上不正确)。政治上不正确的话说出来,那可是自杀行为。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属于社会下层的美国人民虽然牢骚满肠一心向往着消费享受物质的更多更好,但是他们普遍地不具有任何的劫富济贫(更不要提杀富济贫)、造反夺权这样的不轨越位的想法与企图。这里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上的,一个是伴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来的思想和社会文化上的。

    经济上的原因是显然的:美国的大多数老百姓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生活在小康和中康的水平上了。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他们的愿望是进入社会上层,而不是把社会上层拉低削平、同时升高自己。经济上的原因是物质上的,于是人人肉眼可见。但是伴随着经济地位生活水平的提高,潜移默化而来的个人思想意识上的转变,整个社会文化舆论的改变,很多人就看不到了。

    脱贫富裕起来,进入小康水平中康水平的美国人民,首先要做的是将自己与无产阶级、穷人彻底划清界线,美国人民特别不喜欢“社会下层”这样的概念,他们以贫穷没钱为极大的耻辱,所以竭尽全力将自己与无家可归的穷光蛋们分别开来,他们喜欢称自己为中产阶级,哪怕是下层中产阶级(lower-middle class)呢。美国人民非常羡慕、极为尊重、无比崇拜有钱的大富翁、各类明星、国王王后王子公主王室贵族们,大多数老百姓梦想着有朝一日想爬进上层去,所以玩彩票抽奖游戏lottery的大有人在(美国有些州的lottery有时侯可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奖金)。代表美国文化的好莱坞更是这样崇富拜金意识的极大推崇者。于是老百姓们自动有意识地或是下意识地向上层靠拢看齐,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深深忌讳公开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不同的风气,这风气很快形构了一股强大而无形的社会压力,Politically Correctness(政治正确性):不能公开谈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嘴上不说不同,于是就没有了区别,大家一块儿糊弄自己,也欺骗别人。“政治正确性”是美国社会的一大极为有意思、令人思索、感叹不已的景观。

    美国全民教育成功的根本秘诀和奥妙,正是在于这个“政治正确性”的极为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教育的目的目标是为了社会整体的运转、发达、稳定而服务的。从这点上来看,美国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作为美国全民教育成果的大批笨蛋,与同时筛选出来的一小撮精英,正是满足了美国整体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一小部分知识精英操纵市场,同时大批狂热的消费购买者积极支持市场。



    Read more!

    再谈要端正心态zt

    发信人: macrosky (macrosky)
    标 题: 再谈要端正心态
    最近估计是受了斑竹和skate等人的鼓舞,大家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其实从我的经验来看,还是要谨慎一点好。 每年美国医疗系统给外国医生尤其是中国医生的match的位置是想当有限而且比较固定的。 这并不会因为申请的中国人多而相应的增加名额,也就是垃圾堆里的申请人材料又多了一捆而已。 有人不服,总爱和老印比,说老印match上的就挺多,其实那并不是主要因为人家申请的人多,而是因为人家的英语好,基本上就是母语,你说你英语好,能好母语去? 就算你的英语那么好,但是在老美的影响中中国人的英语不会太好,所以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你。
    现在的大形势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不知道大家高涨的热情是从何而来的。而且还动不动就非top的program不去。 其实过去10多年来,每年新增加的中国医生也就是那么几个,并没有出现任何增长的趋势,今后也没有这个迹象。 为什么大家突然觉得形势一片大好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流通加快了,每个成功的例子都被广为流传,造成了虚假的繁荣景象。 比如有一个中国医生match到了皮肤科,我至少从5条以上不同的途径听到这个消息, 哈哈,咋一听以为有好几个match到皮肤科的例子,后来仔细一打听原来传的都是同一个人。 然后就是运气的因素了,match这里运气的成分是很大的,比如上面讲的皮肤科的那个例子,至今为止也就是那么一个成功例子。 至于为什么能够match上,没人知道,包括她的朋友也都不知道,phd是个一般的学校,老板不是MD, 所在的学校和match上 的医院也没有直接联系,paper也一般,国内也没有多少临床经验。 其实运气的成分不是很大,而是相当的大, 这一点,你不服不行。像斑竹,skate等人这样的成功例子过去有100个,现在有100个,今后还会有100个,但是能不能落到你的头上就很难说了。

    发信人: againstwind (逆风而行)
    标 题: Re: 再谈要端正心态
    恩,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必妄自菲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中国医生限于各种因素,还是去了比较小的community program,有的出来以后以家庭为重,没有继续作专科,有的非常努力,去了很好的医院做专科。
    我去很小医院面试的时候,经常碰到中国医生,一般有phd的学位,有的还是比较牛的学校,但是他们也没有怨天尤人,工作非常出色,和其他医生相处得也很好,让我很骄傲。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让更多中国医生有了机会,因为医院对中国医生印象好了,来年就愿意给更多中国医生面试。我们真正要感谢这些孤独奋斗的前辈们。
    一开始我总觉得自己有点失落,但是看到他们的奋斗,我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抱怨的了。正像skate说的,美国的training还是要求很严格的,能够在医院里做到教学faculty的,培养我们这样的住院医生都是没有问题的,医院的条件,环境,一般来说,也都是很decent的。总之,能够学习的东西是不少的,最重要的就是看你自己的动力了。
    residency要做到很好的医院,说实话对大多数中国医生来说,希望还是比较小的,skate的例子是极少数的,作为激励很好,作为目标就有点困难了。但是马班长的例子,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他的成功,在我们中间,更具有说服力。


    Read more!

    关于选program的一点想法zt

    发信人: skate (skate)
    标 题: Re: 关于选program的一点想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6 11:48:18 2006)

    Madoc说得其实很对的,虽然听起来很难以接受。我在申请初期也是心气很高,觉得自己有两个99,老板(地位挺高的医生)和Department Chief都写了很好的推荐信,应该会有好的面试。很快我就意识到这些地方都不会理睬我。因为至少在纽约,University Hospital Program是不大会考虑FMG的。我虽然有很好的推荐信,但是根本不会被看到,第一轮就被筛掉了。年龄倒不是大问题(我毕业7年,我看网上刚毕业的人能去的program我也都有面试),主要是FMG没有一年以上美国hands on临床经验决定了无缘象样一点的University program(大部分的大学只有一个university hospital,所以我这儿说的大学program一个医学院才一个正宗的,其它挂名的不算的)。。

    其实总结Madoc讲的,就是凡是会邀请FMG的都是不能吸引足够美国学生的program,无论是community还是university program。如果一个university program面试FMG,要么专业不热门,要么地理位置偏僻没人想搬过去。

    美国和国内不一样,国内觉得好学生就一定要去附属医院。在这儿能做上医生已经值得自豪了,如果你以后想走academic道路,看病人的同时还做研究,适合去大学Program。如果你以后只想做临床,无论哪个地方都可以,因为美国的住院医生培训是标准化的,没达到要求的不可能招住院医
    -----------------------------------
    发信人: madoc (香格里拉)
    标 题: 关于选program的一点想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6 00:24:34 2006)

    刚带女儿去亚特兰大看了那所谓的世界最大水族馆回来,这次还去了亚特兰大中国人人人都知道的老四川。虽然很是疲惫,但看了这几天的帖子,颇有点想法。

    1。如果想去大学program,可以申请精神科,病理科和神经内科。这些program一般是属于大学program.可以圆您的大学program情节。

    2。如果是毕业超过5年的毕业生申请内科,可选择的program已经不多了。即使有大学program给你interview,那些大学program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比如地理位置不行,或者是个小大学program.象skate那样的luck is rare situation. 有些community program 也不错噢,不要把community program 一棍子打死。 其实我的意思是不要挑三拣四了,能有一个program要你就去吧!

    3。 能进一个大学program固然能增加fellowship的可能性,但也不竟然。那些小大学program的fellowship rate也不见得高大到哪儿去。

    4。能不能拿到一个fellowship,其实跟你的个人能力很有关系。如果用功,多出atstracts or do some good research. 在一个不好的program也能拿到一个好的fellowship. 以为进了北大,清华,或者哈佛,就以为自己能成名成功,是很错误的。如果不利用好资源,都是白搭。不要让学校为自己争彩,而要学校因为能培养出自己这样的栋梁而骄傲。

    一句话:在美国当上医生就是一条龙。

    一点拙见,欢迎砖头!!!

    发信人: jello (水银),
    我觉得是大家首先的期望都太高了。我周末和一个ABC的妈妈聊天,这个妈妈说她儿子是U. of Michigan Ann Arbor的医学院4年级,考试也都是95分以上,面试20几个,也没去成学校的医院,最后只好去了底特律的一个community hospital. 他们一家也是很气馁,妈妈想了很久觉得可能是自己儿子太胖所以面试不成功。总之因素很多了,我们IMG能MATCH上任何医院就不错了,而且我认识一个中国人坐BAYLOR做住院医后来也没找着FELLOW。
    Anyway, wish everybody best of luck!

    发信人: stomach (stomach)
    觉得那个ABC的例子听起来挺逗,可是面试方面的确许多因素都有关。我前老板是医学院个小头头,经常面试学生,每每讲起也是技巧无数的样子。总的来讲能来面试在成绩方面都够格了,剩下的就是个性什么的。就真见过一位ABC在老板领他到处转时到了我们的小餐厅,当时恰好我们几个亚裔在吃饭,老板介绍他给我们也介绍说我们都在这里工作云云,他老人家面无表情,想看一排试管似的盯我们几秒就出去了。当时没留意,后来知道
    他没进,别的不知道,最少不觉面试可以让他脱颖而出。 就这样。

    发信人: madoc (香格里拉),
    要在美国当医生心态要摆正!!!

    这段时间我们坛子热闹起来,来的朋友是越来越多。看了朋友们的帖子,可能有不少从国内来的新血。年轻气盛,一片朝阳。也有些来美多年的朋友受到鼓舞,准备考试。这都是很好的。

    不过从朋友们的帖子看出来大家的期望值都很高,似乎非进好program才可。感觉象是回到了国内的高考前。本来无可厚非。不过我还是想给大家泼点凉水,回到现实中来。其实大部分的考友将来会去community的program,但这不表明screw up.如果努力,将来进个fellowship,一般会在大学里。不过即使没进felloship,你的钱景也不错的。17-18万也已经是可以笑傲江湖了。

    其实大家如果要求低点,来这里的80%的朋友都能在美国当上医生。比如你申请家庭医生,胜算就很大了。但如果你的成绩很好,再有绿卡,家庭医生就有点委屈了。我听到的失败的case似乎都是没有看清现实,一味追高。这里来的朋友有不少还没考试,或者还没申请match,所以应该认真考虑一下现实,保证能一次成功。

    希望如上拙见能给你一点启示。


    Read more!

    Tuesday, December 06, 2005

    教育不是胡编故事zt

    教育不是胡编故事

    大概在两年以前,也是在万维读者上,有人贴了一篇东西,记得当时有相当多的国内媒体也有转载,不过其原始出处在哪儿,已经无稽可查。这篇东西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明德国人的性格固执认真,大意是:有个德国铁路工人,负责扳道岔,每天工作的时候,带着他的弱智儿子并反复训练儿子执行一个口令:趴下。经过几年的训练,儿子终于可以听懂并执行了。一日,正当儿子在铁轨上玩耍时,疾速驶来一辆列车,于是他就大喊“趴下”,儿子就趴在了铁轨中央,列车驶过后毫发无损。而发生的一切,都被一个守株待兔的电视记者拍摄下来。此电视片获得当年向全国播送的国家电视台“最感人的镜头”一等奖。

    呸!编故事也没什么,蒲松龄没见过鬼,他的鬼怪故事都挺真实动听。但像这样编故事,导致很多媒体信以为真地转载,就害人了。瞎编者不了解德国、没见过德国人,还让很多读者也把假想误以为真实。其实,这样的故事不用费太大的劲儿,就能明显看出其造假的痕迹。以上述故事为例:首先德国早就没有“扳道岔”的工人了,以为是中国李玉和那个年代么?!其次,德国人的认真表现在,比如,不会带孩子去上班,不要拿中国国营单位的情况来套!第三,德国的电视台,没有像CCTV那样的“向全国播送的国家电视台”,几乎所有德国和欧洲电视台都通过卫星向全欧洲播放,收看没有什么限制,也不能强行让所有电视台都转播一个台的无聊节目。这样编故事,让没有亲眼看过德国的读者产生误解。

    但可恶的是,瞎编一个白痴故事来“教育”国内读者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有些“真实故事”编的让人啼笑皆非。今天又看到一个,还上了万维读者的导读,链接在这里(http://digest.creaders.net/pool/4Z266728.html)。可能有看不到的,我讲一下大意,这个故事是说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德国,在餐馆吃饭时,剩下三分之一没有吃完,于是被也是食客的白人老太太告到了社会保障部门,代表团因此被罚款50马克,因为浪费资源是违法的。之后,代表团把罚单复印,人手一份,带回中国并牢记教训,自此勤俭节约。这又是一个白痴故事,大家不要上当。其画皮一揭就开:

    首先,马克,已经有3年多不流通了,从2002年起就改欧元了。从这一点上说,这个故事至少不是一个新故事。

    旧故事,如果是真的,也行。可这个恐怕不是。因为剩下三分之一的饭,就被其他食客告到政府部门,因此被罚款。这种想象力恐怕来自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吧!在德国,人的权利很重要。我掏钱点菜,吃不吃,吃多少,剩多少,是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同样,我点菜喂狗,也是我的权利。不会像国内那样,狗买了票占一个座位还有人提抗议。所以,如果真的剩下了三分之一,也绝不会有什么“白人老太太”去干涉,你以为“白人老太太”都是马列主义老太太么?!

    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剩下了饭菜,不但没有人来责备你,饭店的服务员还会说:“对不起,是不是我们的菜不合您口味?下次我们会尽力按您的口味改进。”说实话,我吃饭很挑剔,所以在饭馆吃饭,经常剩下,有时一半还多,我自己很不好意思,但从未有别人(哪怕是同桌的德国朋友)指责什么,更谈不上其他食客上前指责(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受指责的人可以报警,因为这属于人身侵犯),因为大家都很理解,可能是胃口不好,可能是不合口味,这都属于私人事宜,有人权作保障。

    其次,德国倒是有社会保障部门,但罚款不是他们的工作范畴,瞎编者又把国内的什么什么局的行为强加到德国政府部门了。可笑的是,故事里那个德国社会保障部门的人居然“穿制服”,哈哈哈哈哈,德国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没有制服的。看来国内的“大沿帽”概念可真是根深蒂固。

    确实,德国有很多罚款的项目,但法律规定,凡是罚款,一律不能是现金,都要通过银行转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私吞罚金。因此,如果真的罚50马克,也不能像故事里写的那样,“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又把你老家某某局罚款的丑事栽到德国了。

    教育人节约是好动机,但不能胡编故事,更不能把在国内扣过或被扣过的屎盆子意淫到德国。

    Read more!

    中国的小学教育一定不要学习美国zt

    美国社会与文化,观察与思考(17)——中国的小学教育一定不要学习美国


    对全民实行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两重的:一是,教授阅读写作和计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有关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的基本常识;二是,教授做人的规矩,做一个社会成员的规矩,也就是造就培养一个人今后一生的良好品德与习惯:勤恳、自强、宽容、自律、尊重他人、遵守纪律。这两条当然是相辅相成的,但若是一定要问哪一个更重要,我要说是教授做人的规矩更为重要。

    教授社会成员今后一生做人的规矩,这一条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人是群体动物,生活成长在人类社会中。作为社会的一员,人的行动就不能完全是自己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需要有一定的做人的规矩的。没有人会自发自愿地热爱被规矩被限制,被迫遵守规矩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把做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要遵守的基本规矩转变为人生的自然生活习惯之后,人就不会感觉痛苦了。而在年幼上小学的时期正是一个人学规矩初成方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基本的做人的规矩的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的成长、以及一辈子生活的幸福影响非常之大。

    美国文化崇尚个性独立鼓吹意志自由,忽视的是个人对集体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任个人放任自流,不讲自律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美国的小学在人的童年的两个教育目标上都是不成功的。美国社会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美国自己的文化传统(西方的重个人的文化传统)的影响,资本家赚钱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达兴旺靠的是,大量以个人为中心的头脑简单的消费购买者),地大人稀的优越地理条件,以及美国强大富裕的经济优势。

    美国的教师不敢、也不能严格地要求学生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例如最基本的,不能要求学生做作业,因为那样可是侵犯人权的,某些无理的家长很可能到学校里来闹,甚至状告学校。所以美国的中小学生很是放任自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从来不做作业,老师留的课后作业靠的是学生自愿选做。美国的小学校更像是儿童活动站。我的学生中有不少于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基本没有或是很少做作业。学生们在小学基本是玩过来的。美国的小学毕业生中不会阅读、不能算数的大有人在。美国的学生不懂得遵守纪律(这是独立性强的表现),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不会或是很难适当地克制自己。

    美国的人口密度远远低于中国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低的一个好处就是人与人之间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人可以不必过多的克制自己的欲望脾气等等。所以美国的学生可以放任自流随心所欲一些。但是中国可是没有这样的好条件,虽然国土面积不算小,但适宜人居住的面积不大,而且人口又太多,大家像伊拉克蜜枣似地挤成一团(用美国话来形容则是像沙丁鱼似的挤成一团),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回旋余地。所以为了今后一生工作生活的平静和谐,中国人必需从小养成适当克制自己宽容别人的习惯,而人在上小学时的年龄正是人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我印象中,中国的小学在培养学生们遵守纪律、互相帮助、适当克制自己、进行自我批评方面是做得很不错的。

    美国有大把的钱,学校雇得起很多教师,所以学生的班分得很小,十几个或是二十个学生一个班。教室里的桌子常常是摆成一个圈儿,上课学生们可以随便说话,由于人少学生有很多机会与老师直接对话,老师也有时间和机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因为学生少,所以自由度比较大。这点一般的中国学校就学不来,因为中国没有钱雇那么多的教师,盖那么多的校舍。中国的中小学一个班往往是四十多到五十个学生(有的地方也许还要多)。

    美国的小学生中学生没有学习的压力,日子过得那叫轻松愉快。中国现在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没法与人家比。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是一个需要另外认真讨论的问题。按说,如此轻松愉快地生活着的美国孩子们应该是心理非常健康的,但是实际情况却让人吃惊:我的学生中服用抗精神忧郁、抗多动兴奋症、抗精神分散症的药物,还有治疗其它心理障碍精神毛病的药物的学生不少于四分之一。这个现象,我现在还解释不了。

    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是很美好非常愉快的。我认为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我的童年是金色的(虽然物质的东西不多),与现在的小学生们的童年比起来,我感到很是庆幸而得意(我可不愿意当一个现在的小学生)。

    记得我上小学时,四十几个学生一个班。教室里桌椅摆成六排八列,我们由矮到高排成一队进入教室,从第一排依次坐起排位子,我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上课时学生们挺直腰而坐(对脊椎骨的健康生长有好处),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站起来说话。坐在同一列的学生成为一个小组,小组的头儿小组长由组员们民主选举,班里的很多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记得三年级时,我们小组星期天由组长带领去中山公园玩。组长伸手去偷摘池塘里的莲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只有二尺深),逗得我们前仰后合大笑不止,一群人还得七手八脚把落汤鸡似的组头儿从水里揪出来。一周的每一天,一个小组要在下午下课后打扫教室卫生(六天正好六个小组),组长带头儿扫地擦桌子。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是否还要自己动手打扫教室卫生?美国的小学生是绝对不干打扫卫生这样的活儿的(打扫教室卫生的活儿是清洁工人们干的)。

    现在中国这么多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小学教育就更有必要创造环境使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养成勤恳、自强、尊重他人、遵守纪律、适当约束克制自己的习惯,以便于今后能够独立生活,并且能在生活中工作中与他人和睦相处。中国的小学教育在这方面曾经做得很好,应该认真挖掘总结自己已有的好经验,用不着学美国,也一定不要学美国。

    再说几句关于寄宿制学校。

    一般的寄宿制学校实际是个好东西。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住校。住在学校整天与一大群小孩儿混成一团,你摩我擦你来我往,也懂得了互相谦让,友爱互助;听铃响起床,听铃响进教室,听铃响进食堂,听铃响睡觉上床,习惯了自觉遵守作息时间;排队出操锻炼,排队进食堂吃饭,排队去看电影,排队去澡堂(在校外)洗澡,懂得了集体主义和遵守纪律。记得在食堂吃饭时,八个人围坐一张方桌,两个人合坐一个长条凳。当时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节省木料,长条凳面只有四寸宽,每个条凳只有三条腿:两条腿朝前,中间的一条腿朝后。为了保持凳子平衡不翻倒,两个人要同时坐下去,同时站起来。吃饭前两个人同时坐下去不难,但是不少时候,一人吃得快,吃完了想走忘记了两个人得同时行动,一下子站了起来,凳子立时翻倒,坐在另一端还在吃饭的另一个弟兄可就一下子仰翻在地上了。我被翻倒在地上若干次,也翻倒别人好几回。倒也摔的不疼,好在我们太年轻,没有人摔断骨头。我不记得有人因此而哭闹。现在回想起来,住校培养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理解别人宽容别人的好脾气,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这些能力和习惯对我以后多年的土插队与洋插队生活帮助颇大。

    普及寄宿制学校当然不实际也不可能,可能是学生们在中学期间或毕业后到部队去当兵一年。两个星期或是一个月的军训时间太短,而且最好是与士兵们住在一起。所以叫作“当兵”,不叫“军训”。这样对人一生的成长很有好处。而且我估计,当过兵的经历是以后找工作的一个极好的条件:现在在美国找工作(尤其是公司的工作),一个人只是能力强还不行,还需要有互相协作团队工作(team work)的精神和经验。

    2004-9-30

    Read more!

    成功应聘Intel的真实经历

    成功应聘Intel的真实经历

      编者按:INTEL(英特尔)公司创建于1968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Intel研究中心更是汇聚了全球无数的精英,一批年轻人抱着梦想走入了这里,过去我们谈到了太多关于Intel技术与市场方面,而这一次在这里让我们更多的与大家分享Intel成功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本文描述了一位网友应聘Intel测试工程师的艰难过程,让你我一同分享成功。文中部分文字归原作者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

      用Intel文化的灵魂人物格鲁夫最简洁的语言最能揭示这样一个独特企业的独特想法: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地发明,偏执地经营,偏执地成功-这就是偏执狂。

      何为偏执

      Intel在长达十几年的辉煌中,总是能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每一代高性能处理器的诞生无疑不比好莱坞推出大片逊色,影响级别不是美国每周电影排行榜的影响范围,而是全世界。这一场场好戏的大导演就是Intel不同时期的灵魂人物:摩尔、葛鲁夫、贝瑞特。

      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在芯片市场几乎没有对手的公司,它本不应该那样谨小慎微地经营,它本不应该像一个正在创业的公司那样绷紧每一根神经。至少它应该像一个成功的企业那样,员工脸上显示出优雅舒缓的节奏,领导者开始呈现帝王之气。但是Intel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勤恳务实,戒骄戒躁,努力经营,时刻准备和没有任何威慑力的竞争对手一搏。

      按照中国人的逻辑,芯片技术独此一家,无需打广告。中国电信打打广告无非是表示他们还有点现代经营意识,根本不是市场的需要。Intel却踏踏实实给所有标注“Intelinside”的广告掏60%右左的广告费,这在许多人看来是钱多了无处花。

      对Intel,做这一切都非常自然,用Intel文化的灵魂人物格鲁夫最简洁的语言最能揭示这样一个独特企业的独特想法: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地发明,偏执地经营,偏执地成功-这就是偏执狂。

      胆大的第一关!从容面对Intel人力资源部的JJ

      早先同学告诉我Intel要开现场招聘会,那天我早早的就赶到了假日酒店,居然已经有很多人了,看到好几个Intel人力的GGJJ在忙碌着,场面还算有序。按顺序进入大厅依次坐在一排排椅子上,然后旁边就是第一轮面试的n张桌子,大概10来个人一轮被叫去面试。我先看了他们的宣传资料,在简历上写下了应聘的职位,简单想了几个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看看旁边的,居然绝大多数都是GGJJ,看起来似乎都很牛,相互之间的感觉很微妙。要轮到我了,心跳有点加速,旁边都是叽哩瓜拉的讲英文,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和嘈杂的声响让我忐忑不安,这第一轮我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

      MM叫我过去,给我指到哪个桌子。我深呼吸一下,站在面试官面前,跟她用英文打招呼,一个很普通的JJ,大概30来岁,坐定,30秒看我的简历,自言自语说你应聘的是测试工程师(看着简历没看我),然后抬起头告诉我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就哇哇哇说了一通,她不住的点头,回以微笑(比较有亲和力的说)。

      完了,她说:“你告诉我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录取你?”,这个问题在我的准备问题之列,我就很从容的回答了她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比较搞笑,我说我有一个优势是在外企工作,英语还可以,她马上用疑问的口气笑着问我,“你认为你英语可以吗?”,我那个汗啦,只好说一直都在用都在学习训练……完了JJ就用铅笔在我的简历上写了一个分数和什么代号,就让我找秘书小姐了。到秘书小姐那里,她看了简历上打的分数,就把简历交给另外一个GG,叫他把我带到A房间去等待下一轮面试。我过第一关了!

      接下来,我被安排到一个房间等待,一会一个MM喊我进A房间,里面只有一个位置是空的,我看到桌子上标示排写着“TE”,就是他了。再看桌子后面,一个老外很庞大的坐在那里,远远的朝我微笑……我紧张的心情好像放松了许多。

      我同样微笑着跟他打招呼,他很客气的让我坐下,然后说请允许他用几分钟的时间看我的简历,我微笑着点点头,开始看着这个大比例的老外,他大约40来岁,不像是白人,有点像印度、大马、埃及和中东等等那一片的,身宽体胖手大,右手上戴一个大得夸张的戒指,上面镶嵌一颗很大的绿颜色的石头儿,两只眼睛躲在眼镜后面很专心的扫描我的简历。

      一个“美妙”的过程,看面试官的种种严刑拷打

      “OK”,他抬起头说,“接下来我会问你一些问题”。然后就开始问,主要是我工作方面的事情,比如你做了多少项目;有没有过失误,产品有问题了怎么查找,怎么弥补;跟上司有没有意见不一致,怎么解决的;工作体系架构是怎么样的;讲讲跟团队合作方面的案例;你自己认为有什么优势来Intel……这个问题要着重说一下,其实问题跟第一轮人力小姐问的差不多,我后面在等待面试的时候又总结了一下,结果总结出四条,于是我在最后告诉他。

      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让Intel觉得值得雇用我,然后我就first、second……一个一个说,这老外就在我回答以后把要点记在纸上,说完三个我突然忘了第四个说什么了,这下不是死的很惨……我疯狂回忆,过了几秒,还是一点记不得,要知道这种情况下,本能的习惯是拼命地回忆刚才的内容,而不是重新想出一个来,思维真的断路了!我只好抱歉的笑一笑,说我刚刚想好可能有点紧张就忘了,我倒!然后我看到这个可爱的老外就在纸上的第四点后面画了一个问号……

      留下第四点的遗憾,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弥补。我完了以后又想,说不定还是一个机会或者转折呢,这老外万一对第四点很感兴趣呢,继而对我这个人也产生兴趣然后再给我一次机会,至少是给他一个较深刻的印象。我就这样阿Q的想着,又后悔没有顺水推舟,怪自己反应不够灵活,当时就该告诉他等下次记得了一定告诉他,这样不是反而成了很有创意的一个结尾了么。

      我说了记不得以后,老外说没有关系,我们今天已经谈的很愉快,然后看了看表,意思该结束了,抬头告诉我“我们就谈到这里好吗?后面还有很多人。”我们就握手道别了……出来的时候我一身轻松,这个时候没有去想结果会是怎么样,只是做完了一件事情后的心情释放,感觉不是太坏,结果由上帝来决定吧。

      再讲讲与老外交流的感受,我不是第一次跟老外打交道,不过这个老外留给我很好的印象,感觉他有神父般慈祥的神色,还有给人非常OPEN非常容易沟通的感觉,超喜欢他厚嘴唇大舌头弹出来的美妙的英文(就像电影里面黑人挥舞着两只大手讲话的样子,你知道的)。

      “师傅,到Intel!”-准备进入第二轮面试

      现场面试就这样结束了,出来以后MM给我一个表格,就是网上传说种的“工作申请表”。在此罗嗦两句,填了申请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暗含录取的意思,只是他们的一个管理的手续及基本数据库而已,希望别人告诉你填这个表就被录取了的人,你的心情跟我一样需要冷静和淡然。填完表格交给MM,告诉我一个月内等通知,然后就再见了。路过大厅,已经是人山人海……走出假日酒店,阳光刺眼,步履还伴有紧张的余味。Intel,这个世界知名的“美女”,你我彼此的内心,在这个成都晴朗的上午,拉近了多少,又互相了解了多少?

      两天以后,收到一个成都的有很多零的电话,一听,果然是Intel的,这个小姐话语中充满了忙碌,迅速的介绍了自己,然后叫我将我的简历再寄到一个邮箱,很迅速的挂了。她留给我匆忙、声音不美的印象,不是很好的说。听说她们都很忙的,说不定我是第9527个被通知的,所以很同情她的鸭子嗓音。这个电话,再一次激起我的希望,中途虽然听了同事关于intel比较客观的看法,但别人看得起你,让你再寄简历,你就寄呗。

      寄简历的第二天,我又收到intel的电话,这次换了个MM,同样的匆忙,告诉我准备第二天的电话面试,时间是9点半,有任何问题请跟她联系,她的分机号,名字……再见!这个电话彻底证明了intel的人力MM很忙这个事实。也反应出她们说话办事很讲效率,没废话,比我是好太多了。

      挂完电话,我居然愣了若干秒,看来他们还真的对小的感兴趣了,是因为那个“遗憾的第四点”么?嘿嘿,当美女对你的示好既不答应也不拒绝的时候,你最抓狂!激动一会儿,现实马上摆在我面前,电话面试是很难的一个事情,对双方都是挺痛苦的过程,关键是必须用英文,我facetoface的时候都要靠写写画画才能达到交流目的,这一头签一根电线,怎么沟得通啊?

      我开始着手准备,把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再一次列出来,然后自己用英语一一练习回答,再把自己能想到的可能会用到的重要单词写出来……就这样抓狂地过了半天。到5点20几分的时候,又接到刚才那个MM的电话,说你现在是在成都吗,我说是啊,她说,那太好了你干脆明天亲自来我们公司一趟吧,还是九点半,然后告诉我地点,怎么走……又有一个细节要说,她叫我明天亲自去,我说我还在上班要申请,请给我10分钟的时间给你回复,她突然非常急迫的说,不行,我要下班了,5分钟行不行??我只好过了3分钟打过去说我搞定了……刚才抓狂的心陡然踏实了许多,当面面试,我明显更自信。

      晚上在家又温故了一遍,然后是形象方面的准备,我想的是工作方面别人觉得不合适没什么,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让人给菜了。第二天一早起来整的人模狗样出发了,不知怎么到这个时候反到没有紧张感了,倒是消化系统很有紧迫感,后悔没在家里解决,于是边走边找toilet,未果,眼看时间也不多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载在这里,我死不瞑目!硬是利用内功,气运丹田……更气愤的是关键时刻掉链子,羊西线此时居然没出租车!跑到十字路口,远远看到有一辆空车,箭步冲上去,师傅,到Intel!

      紧张的第二论面试,我能顺利闯关吗?

      一路运功,刚到出口加工区就接到昨天MM的电话,问我到哪里了。嘿嘿,马上就到了。车开到公司门口,跟保安登记,保安打电话找这个MM,居然没人接,把我急的!还差三分到就点了,拨了几次都没人接,我自己也用手机拨,没人,等一会有英文的留言提示,我想这intel有没有BT到要考我这句话听懂了没有的程度,然后就在“嘟”的一声过后跟她留了言……

      要真是这样的话,兴庆自己细心。一会保安接通了,听到MM在喊赶快让他进来……我逞的一下,就开始跑,听到后面保安的声音,“不能跑,只能快走”,有这么郁闷的人么???从门口到办公区还有好几百米,我只有“快走”。

      急冲冲的走着,途中面试官就打电话来了,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问我到了没有,该怎么走,到哪个房间,进办公大门后就看到了面试间的指引,进过道后看到了久违的toilet就先冲进去了,@#$%&^%*%^*^@%^(。一身轻松的出来,对面就是第二面试间,门开着,里面坐着年轻帅气的面试官XX,我礼节地敲门,介绍自己,然后握手,落座……对面这个帅哥,或许就是决定我职业道路的关键人物,看面相不错,我在心里一边打量着,一边开始了我的第三轮intel面试。

      我们直接用国语交流起来了,很多话题跟上次老外谈的差不多,然后有很多明显是套路的题目,直接叫我回答,具体什么问题我不讲了,感觉讲出来对别人不太尊重。其实网络里到处都是,我一点也不希望列位想从这些问题里面找到直通的钥匙什么的,照自己的内心老实回答就好了,不过有些问题可能你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会有些无措。

      我开始回答的很糟,面试官直接说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很直接地指出我的不上路。到后面就好多了,似乎更坦诚更放松了,像是彼此比较熟悉了,我也顺势将刚才的糟糕表现划归于紧张。最后他让我用英语问他问题,我问了三个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在用英语回答我,我从中插上一两句。对我最关心的问题他又用国语给我详细解释。

      完了握手道别,我一看时间,居然谈了一个多小时,尽管今天的表现不是很好,但比我想像的难度要低,所以综合起来,仍然是一脸的未知,这intel,她看上我了吗?出公司的路上,给LP报“平安”,没有在intel公司里面因为跑步而摔伤,各位知道了不能跑步的原因了吧?不仅不能跑步,下楼梯也必须扶着栏杆!原理是一样的,怕你摔着。

      这就是Intel,或者叫Intel的文化??朋友吹的。好像他们里面有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安全第一,服务第二,质量第三(后面两个记不清楚了),恐怕也只有intel这样的公司才敢喊出这样“忤逆”的口号吧,我吃了近二十几年干饭,都只听说“质量第一”啊。

      写到这里,我的intel面试经历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还在等待结果。或许这个经历就这样结束了,也或许还有一轮一轮的面试在等着我,我只想告诉 Intel人力的MM,你忙里偷闲的时候也不妨打打骚扰电话吧,我最喜欢听到你鸭子般美妙的嗓音告诉我:“霍华德刘,你被intel录取了”。

      “凡事都做最坏的打算”,百般刁难的最后一轮

      国庆收假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9号,这天我们园区停电,我们公司也就放了一天假,上午刚起床不久,就收到Intel人力MM的电话,叫我第二天再到他们公司去面试,时间是下午三点。

      本来那天放假心情很放松,就像中学的时候晚上停电不用自习那么解放。这一个电话又激起我心中的千重浪,刚放下电话脑子还热的不得了的时候,“闷骚”的想,这次会不会就是人力跟我谈拿offer的事宜啊。这个念头就这么闪了一下下,又被自己嘲笑回去了。根据多次的斗争经验,没那么简单??我警告自己。折腾人是现如今的公司非常乐意做的事情。今天,你折腾了吗?

      第二天上午我挺忙的,因为是我走之前完成的最后一个项目,没时间准备下午的面试。而且这时候心有点皮了,有点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架势。到了两点,跟头说了一声,就出发了,提前了十来分钟到他们公司,给人力MM打了电话,她叫我到第一面试间等等,面试官马上就到。我在面试间里来回浏览intel的企业文化,又想起“今天”是“中华民国”的国庆“双十日”,想来应该是个好日子……

      等了大概三四分钟,门口来了一个抱笔记本的中年男人,没有任何表情的问:“你就是霍华德刘?”,“是的”,我说。两个人沉默着各自坐下。我预感到今天来者不善,心里犯着嘀咕,那深不可测的眼睛里面,藏着一个字??冷。等他摆弄好了笔记本,面试正式开始了,首先就用英语问我一个问题,根据我的回答,再提出问题,我一一回答。

      有些问题一两句英文也说不清楚,说多了我的英文水平又不够,脑子开始不想问题本身了,而是开始想怎么完成这个问题,推脱这个问题了,说到这里大家该知道我的表现有多么的糟。而且,跟同胞说英文不像跟老外说英文,跟老外讲的时候你会反复想着用英文多渠道表达你的意思,而跟同胞交流的时候,只要碰到语言钉子你会马上绕道走??用汉语表达不就完了,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所以有些问题我就这样英文夹杂着汉语(或者干脆汉语夹杂英语)回答。

      场面是尴尬的,气氛是凝重的,我的心情是压抑的,怀疑这个面试官也怪难受的……到后来气氛稍有缓和,我总算放开了一点跟他谈,轮到我问问题了,我还是上次的老问题,他的回答也跟上次如出一辙,我断定他们是统一培训过的。上面讲到基本的交流的障碍,再讲讲问题本身,好几个问题都比较刁钻,几乎没见过是什么“阵”。而且,居然,有个问题,我沉默久了直接让我跳过……

      那时那刻,真恨Intel把地板整的太扎实,不能打个地洞钻下去……冒着产生恶劣影响的危险,我斗胆说这个面试官真像个“冷面杀手”,我今天面试的不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面试官的那种“冰冷”的个性,或许这是有意对我的考验,如果真是这样,我认栽了。

      我真的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case,是因为前面的几个都很open很友好的面试官给了我一个假象,从而,使我把“凡事都做最坏的打算”这个信念给抛弃了。总的一句话,这还是自己不够成熟造成的苦果,世道险恶啊,同志们!不说面试官怎样怎样,至少自己还欠缺跟不同个性的人打交道的能力,犯了大忌!有的人,被当头一闷棍儿打下去,一会儿就能爬起来谈笑风生;而有些人,被闷棍打了就真的闷下去了。我们需要挫折和失败,教会我们不再闷下去,教会我们迅速的适应,勇敢的去面对。

      我坚信,Intel选择的是最适合intel的人,而不是神仙,各位挨惯闷棍的,有机会一定去试一试,然后写一个阳光一点的Intel面试经历出来,带给更多的人希翼,我定会含笑“甘肃酒泉”的。

      又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Intel已经给我offer letter了!

      Intel需要什么样的人?看“格子”间里的故事

      Intel需要什么人?这是很多应聘者所想知道的。

      在INTEL(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都是用木板隔开的一个个格子间。INTEL公司中国区人力资源部经理云大耀介绍说:在INTEL,董事长和经理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们和一般员工一样都在格子间里工作。这种开放的办公环境是鼓励员工与主管经理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协作。开放的环境需要开放的人,这里的开放的人是指到INTEL工作的员工首先必须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

      鼓励员工之间公开、公平地竞争,也是开放办公环境隐含的另一层深意。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都好才是最好。也许正是基于这种精神,在INTEL,如果普通员工对主管的某个方案有异议,应将不同意见当面提出,如果有好的建议却保持沉默,主管的方案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员工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客户”至上

      这里的客户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INTEL的客户中还包括本公司的员工。云经理说:我们是人力资源部,那么我们的客户就是INTEL的员工,我们为每一位员工服务。这种服务的思想就体现在INTEL的招聘工作中。云经理介绍说,INTEL公司每当有职位需要招聘时,我们首先在公司内部发布招聘信息,先给我们的员工一个发展的机会。之后再通过广告、互联网等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INTEL公司也会不定期参加高校的招聘会。

      注重实际水平

      INTEL不注重应聘人的年龄、性别、种族等条件,INTEL注重的是应聘人的实力。云经理说。

      INTEL规定,应聘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他们不管应聘人在学校期间是否获得了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他们看重的是应聘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因为在办公、开会、培训等场合经常用到英语。公司招聘时,会根据所招聘工作的性质及职位高低,对英语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职位越高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可以说应聘人的实际能力比其所获得的证书更有说服力。

      至于对应聘人学历、专业的要求,会因应聘的职位和从事工作的不同而不同。如:在INTEL从事语音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就需要应聘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若从事一般的软件的开发,只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专业对口是INTEL对应聘人的一项重要要求。INTEL一般需求的专业:计算机、自动化、电气工程、微电子、应用数学等。

      INTEL公司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时,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都会成为参考的因素。若想成为INTEL公司的正式一员,应聘人还将经过面试、笔试等一系列应聘程序。INTEL没有固定的招聘模式,应聘的职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考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如果你是实力派,那么考什么都不用怕。

      Doing the right thing

      云经理说,在INTEL工作做到以下3方面很重要。

      第一是学习新东西的能力。计算机领域变化快、发展快,一个有潜力继续学习的员工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才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二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有不同意见敢大胆地说出来。

      第三点是应Doing the right thing,少Doing the thing right。云经理解释道:做一件事情前,应先问一问该不该做,做应该做的事情,再找好的方法做这件事,这就Doing the right thing。Doing the thing right是只管把事情做好,而不问这件事该不该做。把事情做好是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没用

      不放走任何一个喜爱Intel的精英!看Intel的招聘与面试

      科学面试观

      Intel对求职者进行的考核以面试为主。对应聘者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应聘的职位进行素质考察。Intel做招聘时每个职位都有一套标准,这些职位的技能描叙都是Intel经过长期实践,参考国际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对人才素质的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依据。Intel有一个全球共用的职位素质系统,用人经理可以到网上去看,结合这些标准,再结合具体的情况,确定即将招聘位置的素质标准。

      Intel的每个招聘组有四个人,他们一起对应聘者通过面谈进行评估,应聘者不一定要全部通过面试才合格,每个工作要求的条件都不一样。例如一个工作位置根据相关的性质确定10个标准,可能有5个重要的标准达到就可以了。另外,面试时他们还看这些应聘者是否能适应Intel的6个价值观,或者看他们与这6个价值观有多大差距。(关于Intel的6个价值观在后面文章里有详细解释。)速度不是最主要的指标

      Intel招聘一名员工所花的时间各不相同。招聘的学生1个礼拜就可以做出决定,高级员工2个月以内可以作出决定。通常平均6个礼拜就能够完成一个位置的遴选。但是招聘的速度不是衡量招聘工作的主要标准,招聘质量成为最重要的考核。Intel对每年新进来的员工,都要进行总体使用情况的调查,对他们有一个总体的评价,以此来确定招聘的质量如何。

      招聘不拘形式

      Intel通过猎头、纸媒体广告、人才网站来寻找人才。Intel在销售和市场方面需要更多的是有工作经验的人,研究开发方面招聘了许多毕业生。公司内部也设立了员工推荐奖,员工如果能够给公司推荐一名员工,最后被公司录用,公司给员工一定物质上的奖励。员工推荐奖是IT行业很有效的方法。Intel 对从公司离开的人有一次重复雇佣的机会,对离开的优秀员工公司还是鼓励他们回来。

      基本上每个员工离开Intel都会做辞职面试,公司以此来帮Intel自己看自己。有时候人力资源部会看辞职员工对其他的工作是否有兴趣,可能给员工换工作,留住员工。但是公司不一定能够满足员工的所有要求。

    Read more!

    Saturday, December 03, 2005

    麦克琳杂志:加拿大最著名的八所大学

    多年来麦克琳杂志一直为加拿大各大学排名, 对于其排名标准见仁见智, 各有评价,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声誉调查一栏. 一般来说声誉排名越高的大学毕业生越受大公司的欢迎. 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公司很多都有一个大学名单, 召人时优先录用这些大学毕业的人.  
    我们对加拿大比较公认的八所最著名大学作逐一介绍,这八所大学按介绍顺序分别为:

    1.当之无愧的第一, 多伦多大学

    2.加拿大的哈佛, 麦基尔大学

    3.电脑工业的宠儿, 滑铁庐大学

    4.加拿大的MIT, 麦马斯特大学

    5.加拿大的普林斯顿, 皇后大学

    6.MBA的巨擘, 西安大略大学

    7.西海岸的明珠, 卑诗大学

    8.发展全面的阿尔伯塔大学

      1. University of Toronto

    1827年, John Strachan获得了成立King's College的皇家特许. 这一学院便是后来多伦多大学的前身. 与加拿大其他历史悠久的名校多受教会控制一样, 早期的多伦多大学是由英格兰教会控制 (其他例子还有Queen's由苏格兰教会创立, 而浸信会对McMaster甚至一直控制到1957年).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已经是"如果我称第二, 无人敢称第一". 大学的专业从航天技术到动物园学无所不包, 而且样样堪称一流. 荣获诺贝尔奖的教授人数也是加拿大最多的. 只有一个可忽略不计的小憾事是多伦多大学虽然在各个领域都名列前茅, 但可称加拿大最好的却不太多. 如商学院比不上Western, 医学院也难与McGill比肩, 工学院因为有Waterloo和McMaster的强大竞争而难以称霸, 人文艺术方面Queen's也不会承让. 不过综合起来多伦多大学却是无人能比, 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二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二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二

      2. McGill University

    1813年James McGill去世时捐出一万英镑和46英亩的土地用来成立皇家高等学院, 这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麦基尔大学. 麦基尔是加拿大唯一一所能与University of Toronto相提并论的大学. 麦基尔地处讲法语的Montreal中英语区的中心, 不但拥有大量的国际学生, 而且很多世界上的知名学者也慕名而来. 当年大物理学家卢瑟福便是在麦基尔发现了原子的结构, 使麦基尔在欧美声名大噪. 同时麦基尔的医学院在加拿大首屈一指, 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麦基尔的学术研究水平之高可与美国长春藤盟校媲美. 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魁北克的独立运动造成Toronto的崛起而使Montreal沦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 麦基尔的发展也深受影响. 不过麦基尔的辉煌历史和学术上的非凡成就, 使她长期以来获得了加拿大的哈佛之美名.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六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八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一

      3.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滑铁庐大学自从1959年成立, 仅数十年时间便挤身加拿大名校行列, 是加拿大发展最快的学校. 滑铁庐在成立之初便把重点放在新兴的电脑行业上, 并罕见地成立了数学学院(Faculty of Math)来发展她的Computer Science. 飞速发展的数学学院及所属的电脑系不仅带动了其他如工学院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 而且为滑铁庐在电脑行业赢得了别人无法相比的声誉. 滑铁庐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她创立的co-op program让电脑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机会在IBM, Nortel, Bell等著名公司获得工作经验, 现在已经为美加大学相竞效仿. 近十多年滑铁庐的电脑本科毕业生极为抢手, 各大公司排着队聘请. 微软公司优先录取毕业生的八所美国大学和五所加拿大大学中, 滑铁庐名列榜首. 多年来在微软工作的滑铁庐毕业生比其他任何北美大学都多. 然而, 滑铁庐虽然在电脑软件业执牛耳, 在传统工业上却比较弱, 而且缺乏成为国际一流大学所必须的医学院, 商学院和法学院等, 毕竟她还是一所年轻大学. 不过滑铁庐的出色成就已经使她成为北美电脑工业的第一宠儿.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一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一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二十二

      4. McMaster University

    麦马斯达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830年代.当时的参议员William McMaster捐款成立一所"基督徒学习的学校", 在1887年正式成为麦马斯达大学. 麦马斯达是一所中型大学, 以研究著称. 学校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是全加拿大最高的. 学校还拥有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各种先进的设施, 是北美仅有的少数拥有自己核发应堆的大学之一. 这些都保证了教师和学生有一个完善的研究环境. 麦马斯达著名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 包括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表面的抗热贴片等等. 有不少国际上数一数二知名教授任职的工学院中八个系中的任何一个系放到美国, 都可以在美国排名该学科前十位. 不但传统工业如能源, 材料, 制造(北美第一), 机械等在加拿大首屈一指, 而且高科技领域如数字通讯和电脑硬件等也是北美领先. 麦马斯达同时还拥有在加拿大唯一能与McGill媲美的医学院, 以及一流的商学院. 但是麦马斯达有一大缺憾是从未成立过法学院, 这在加拿大传统名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麦马斯达一百多年来在工业界声名卓著, 经常被美国同行和工业界称作加拿大的MIT.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三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四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四

      5. Queen's University

    1841年, Thomas Liddell受苏格兰教会委托携带皇家特许来到Kington创立Queen's College, 这就是皇后大学的前身. 皇后大学在加拿大是极受尊重的大学, 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多姿多彩的历史而闻名.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历史事件当属1938年罗斯福总统在这里接受荣誉学位时发表的那篇著名的保证加拿大不受纳粹侵犯的演说. 皇后大学的教学质量在加拿大无出其右者, 一直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好评. 笔者曾与一国际知名教授谈到加拿大的大学, 他认为在加拿大皇后大学是最注重教学的学校, 而McMaster最注重研究, 其他名校介于两者之间. 学校规模不大, 拥有加拿大一流的商学院和医学院, 没有工学院但有应用科学学院. 理工科中的工程物理专业为加拿大第一, 该专业在北美也仅次于Princeton和Cornell而排名第三. 她的人文艺术, 教育学, 法律等都是非常有名. 皇后大学在学术上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 与University of Toronto和McGill University一起并称加拿大长春藤. 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专业(如Western的MBA, Waterloo的Computer Science等), 但总体来说皇后大学几乎找不出任何缺点. 极高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常让皇后大学学生自豪地把他们的母校比作加拿大的普林斯顿.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七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三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二十一

      6.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西安大略大学成立于1878年, 现已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大学之一. 学校比较偏重人文艺术方面的学科, 最出名的是商学院. 她的MBA不论是在加拿大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极为抢手. 有加拿大著名杂志曾经做过统计后宣称如果西安大略大学的MBA打一百分的话, 那么加拿大其他所有学校包括U. of Toronto, McGill, McMaster, UBC, Queen's的MBA最多只得四十多分. 当然这样比较略显偏颇, 但也从另一面反映了西安大略大学MBA的过人之处. 西安大略大学的其他人文专业如政治社会学, 心理学都非常有名. 她的医学院也是加拿大一流. 学校重视文科, 没有单独的工学院但设有理工学院. 工程方面有不少先进设备, 但总体实力略逊. 一般来说人们一提起西安大略大学, 总是和她的商学院和MBA联系在一起. 西安大略大学是国际公认的MBA巨擘.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十一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十一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十六

      7.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08年, McGill University所属的麦基尔大学卑诗学院依据卑诗省议会通过的法律改称卑诗大学, 西岸名校卑诗大学正式成立. 今天的卑诗大学已经成为规模仅次于University of Toronto和McGill Univerisity的加拿大第三大的大学. 大学坐落于美丽的花园城市温哥华西面的半岛上, 是北美最漂亮的校园. 卑诗大学很多年以来一直是广大西部地区仅有的一所能与安魁两省众多名校相抗衡的学校. 学校提供的专业和课程非常广泛, 很多学科如生物等在加拿大甚至世界上均属一流. 所有的工程方面的专业全部集中在应用科学学院. 学生课程的深度往往不如东部名校, 但毕业所需修习的课程数目一般更多, 这更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然而卑诗大学远离加拿大政治经济中心的安魁两省, 不像那里的学校在获得商业界和工业界的支持上近水楼台. 不过另一方面, 卑诗大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流的学术环境不但吸引了加拿大西部省份的众多学子, 而且深受亚洲学生欢迎. 卑诗大学是加拿大西海岸一颗闪亮的明珠.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五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五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三

      8.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尔伯塔大学成立于1908年. 得惠于阿尔伯塔省发现石油后经济起飞, 阿尔伯塔大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挤身加拿大名校的行列. 今天阿尔伯塔大学已成为一个专业齐全的大规模大学. 不少科目的科研水平居加拿大大学的前列. 工学院的五个系都颇具实力, 其中石油勘探和炼制与University of Calgary一起在加拿大领先. 阿尔伯塔大学还是加拿大仅有的几所拥有体育学院的大学之一. 大学图书馆藏书量相当高,人均图书拥有量居全加第一. 阿尔伯塔大学由石油工业领头, 带动了其他所有学科的发展, 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加拿大的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有很好的声誉, 是一所全面发展的大学.

    98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四

    99年MacLean's声誉排名待查

    2000年MacLean's声誉排名第六

    最新第十版美国权威Gourman Reports本科排名第五

    以上是依据笔者经验对加拿大八所公认名校的简单介绍. 这些学校中的任何一个在美国都有能力进入前二十五名. 而最有名的University of Toronto和McGill University甚至有实力可排北美前十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年年都要排第几名, 只是有这个竞争力而已. 上述八所学校的毕业生受到工商界的广泛欢迎, 甚至在经济萧条时有些大公司如IBM, Procter & Gamble也不肯放弃到这些学校招人. 当然加拿大还有其他学校的有些专业也都很有名, 如University of Guelph的农业, York University的商科等. 另外加拿大还有很不错的法语大学如Universite de Montreal. 总的说来加拿大的大学之间差别不像美国那样大, 找不到滥竽充数的学校, 总体教育水平在北美很受好评.

    Read more!

    霍元甲是被谁毒死的?zt


    霍元甲是精武门的创办人,也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当年他是怎么死的?有陈真这个人吗?迷踪拳有传人吗?真有俄国大力士吗?我的同事李亦筠在影评中说《霍》片为经济效应安排“日本人下毒情节”,到底下毒桥段是胡说八道,还是真有其事。笔者走访了新加坡全国武术总会前教练周树生,细说这段尘封的旧事。

    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你看了吗?觉得如何?霍元甲是精武门的创办人,许多电影公司都曾以精武门为蓝本,拍过不少相关的影片,但主角往往不是霍元甲,而是他的弟子陈真。

    已故武打巨星、截拳道一代宗师李小龙演过陈真,成龙和李连杰分别在新精武门和精武英雄中饰演过陈真。印象中只有老牌明星王引演过霍元甲。

    周树生的“谭腿”师父刘续封当年参与其盛,是这场擂台的目击者。刘续封茶余饭后,把这些故事说给了周树生听。(“谭腿”俗称“弹腿”。)

    发扬祖传霍家拳

    霍元甲生于1868年,卒于1910年,终年42岁。他把祖传霍家拳发扬光大,创了“迷踪拳”,在天津老家教训俄国大力士一举成名。

    那时代八国联军侵占中国,气焰高张,或许是吞不下洋大力士遭挫这口气,于是找来各国高手,在上海叫嚣,称中国人作“东亚病夫”。上海商界看不过眼,于是以陈公哲为首的上海商人,筹办擂台,与洋佬比武。陈公哲后来以“强身爱国”为缘起,发起组识了精武体育会。


    (图片:《霍元甲》剧照 )

    很自然地,他们邀请了霍元甲到上海代表中方参与比武,但霍双拳难敌四手,于是霍带了徒弟刘振声(刘本是山东武师,因仰慕霍家拳法,而拜于霍元甲门下,霍打破武功不外传的惯例,毅然收刘为徒)。

    另外,霍还邀来河北景县“谭腿门”有“趙家五虎”之称的五兄弟出战,他们分别是连和、连成、连结,周树生忘了老四和老五的名字。其中趙连成正是刘续封的师父。那时刘不过十八九岁,由师父带着到上海观战。


    趙家“谭腿”勇挫德国大力士

    霍等一行七人,以师徒名义,也就是“趙家五虎”尊霍元甲为师,一起出赛。全国上下武林高手都来闸北体育场观战,第一场是趙连成对擂德国大力士,约莫第二回合,趙连成手夹德国佬,一个发劲让他憋住了气,紧接着奋起神力,把德国佬举起准备扔下擂台。这一扔对手准死无疑。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儿,心地仁厚的霍元甲连忙制止,一声断喝“别扔下来”,这才保住了德国大力士的命,虽则如此,他已没了气,列强人员忙为他做人工呼吸。德国大力士最终有没有活过来,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受了重伤。

    列强队其他高手见此情景,岂敢再上来送死,先自一个个从后台开溜,所以整个擂台只打了一场,根本不需要劳动霍元甲。这场擂台赛振兴了国威,霍被奉为英雄人物。

    三年不到,霍已遇害

    擂台打不成,何其扫兴,于是赛事成了中国武术界以武会友的盛会,霍元甲等与台下高手切磋,四川一名张姓武师与霍对决,两人打得难分难解,但霍到底技高一筹,挫败了这名武师。武师折服之余,对霍元甲说:“我回去苦练三年,再来比试”,但三年不到,霍已遇害。

    话说上海日本武道场以仰幕为名,宴请霍元甲等人。在武道场等待之余,霍见放在一旁的拉力器,一时好奇,发力一试,竟把需要百斤之力才拉得动的弹簧拉断。

    席间,东道主以切蹉为名,由柔道高手与霍元甲比试,霍有意承让,日方步步进逼,及至边缘,再退下去就要出界,于是在电光石火之间出招,柔道高手跌在地上,手关节脱臼。

    那时,精武体育会已经成立。有个中国西医借故与霍亲近,取得信任,有一回霍伤风,医生主动开了药方,但病情不见起色,反而每况愈下。学过医的陈公哲经商回来,发现异状,拿药化验,才知下了慢性毒,汉奸医生则不知所终。

    霍去世后,举国哀痛,自然把矛头指向日本人,因此,后来民间就流传了陈真为师报仇的故事。

    (联合早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