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0, 2005

Fan Zouzi lecture 2

三、学术腐败种种(上)

  前面的几种在其他国家也有,但是不像在中国那么严重,那么泛滥。前面的
三种,在美国被公认为学术不正当行为,一种是捏造数据、成果,就是无中生有
地捏造,第二种是窜改数据、成果,它和捏造数据、成果有些区别,就是还有点
影子,确实是做过实验,但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做了加工,往自己希望看到
的方向修改,在国内非常常见的,是用Photoshop把实验结果加工加工,比如搞
生物的,跑完电泳没有带,就用Photoshop画一条带上去。现在国外很多审稿的
人也都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会搞这一套,都比较当心了。

  还有一种是剽窃,这可以说是在我们揭露的事例当中最多的,这一方面是因
为论文的剽窃、抄袭在国内非常普遍,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剽窃非常容易发现,容
易核实。对捏造数据、窜改数据的情况就比较难核实,向我反映的话,我很难去
查的,但是如果向我反映剽窃的话,就比较容易核实了,把两篇论文一比较,结
果是怎么样的,就很容易看出来了。所以这方面我们揭露得最多,但是来鸣冤叫
屈的也最多。

  如果是剽窃别人的成果,把别人的整篇论文抄过来的,这种我们也发现过好
多起,这比较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如果不是抄别人的成果,而是抄别人论文的引
言,或者抄别人的描述,把数据换成自己的数据,但是用词是抄别人的,这种情
况被我们发现的话,经常有人来鸣冤叫屈,说这不算剽窃,说写科学论文和写文
学作品不一样,抄别人的话不能算抄,抄别人的数据才算抄。我这里列了南开大
学化学系的教授廖代正的一个学生发给我们的一个声明。廖教授和他的学生发表
的一篇论文被认为是剽窃,这不是我们发现的,而是被国外的人发现的,国外有
一个学术刊物把这个发现登出来了,我们转载那个刊物有关这个事件的报道。廖
教授也给那个刊物写信道歉了,但是我们把它给捅到中文世界来,刚好碰上廖教
授要选院士,他的学生就比较着急,论文的第一作者就写了这么封信过来,说是
“因为英文水平有限,所以我写英文文章时借鉴了那些母语为英语的同行发表的
相关文章,甚至原封不动地摘抄了一些语句,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以后我肯定会
多加注意!与文科类文献不同,即使在化学专业学术论文中原封不动地借鉴了文
献中的某些语句,但只要报道的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就和抄袭没有任何关
系!因为化学文献注重的是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而不是个别单词或者语句的
写法。”他说这个声明是经过了廖教授同意的。

  如果是学生有这种糊涂认识的话,我觉得不奇怪,但是如果做为一个教授也
有这种糊涂认识的话,我就觉得很可怕。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不仅仅是抄别人的
数据、成果算剽窃,抄别人的用语,同样也算剽窃。这是国际公认的。我下面引
的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联合出版的一本指导性的小册子,里面对剽窃
的定义,是“用到他人的观点或文字而没有给出恰当的说明”。就是说,不仅仅
盗用别人的成果算剽窃,盗用别人的文字也算剽窃。甚至你用了别人的大段文字,
注明了出处,但是没有对别人的文字做恰当的改写,这也算是剽窃。如果是直接
引用别人的文字,要用引号给引起来表示是引用,光是注明出处还不行。有的人
写论文的引言部分去抄别人的,抄完了注明引自这篇论文,他认为这就不算剽窃。
那也是剽窃。你在介绍别人的成果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而不能
不用引号地直接用别人的话。这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一条准则。

  下面这段是摘自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指南,它把剽窃根据严
重程度,分了5个层次,最严重地是未注明出处地全文复制一篇论文,这将导致
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吊销违规者在IEEE刊物上的发表权利达5年。其次
是未注明出处地大量复制一篇论文,达一半的篇幅,处罚和上面的是一样的。第
三严重的剽窃是未注明出处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图。第四严重的剽窃是未注明
出处地不恰当地复述整页或整段内容,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或重排句子顺序
这么做,虽然不是照搬,但是没有注明出处,这也算是剽窃。最后一个是注明出
处地复制一篇论文的很大一部分,而没有清楚地表明谁做了或写了什么。所以,
没有注明出处地照搬别人的句子算剽窃,即使注明了出处,但是照搬别人的句子,
也算剽窃。被发现的话,同样会被公布出去,受到处罚。不仅我们的网站这么认
为,国际的学术组织、期刊也都这么认为。

  所以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国外期刊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很多的这
种剽窃,都是学生造成的。我相信廖教授本人并没有参与写那篇论文,论文是学
生写的,剽窃是学生干的。但是你既然在论文上署了名,就应该承担责任。如果
没有被发现剽窃的话,发表这篇论文所得到的好处,教授是当仁不让的。一旦被
人发现了剽窃,就要撇开自己的责任,说都是学生干的,没有我本人的事,这是
不应该的。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像两年前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事件,也是属
于这种情况,有三篇论文被发现剽窃,学生勇敢地出来承担责任,说是学生干的,
和校长没有关系。我相信。但是你既然署了名,就应该程度责任,署名不仅是一
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不能说好事都归你,坏事就都不负责。

  学术腐败还有一种情况是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在国际上也被认为是一种不正
当的行为,国际学术期刊一般都是反对一稿多投的。但是国内的一稿多投有让人
同情、理解之处。国内大学对博士生毕业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定得太死,我不知
道浙大是规定要多少篇,有很多大学规定要3篇SCI论文。论文数量不够不让你毕
业,但是又把读博的时间定得太死,非得在3年后毕业。国内的很多刊物对来稿
又不给即时的答复,给你拖着,可能会造成到你该毕业的时候论文还没能都发表
出来。所以有的人就同时向几个刊物投稿。这倒也可以理解,这涉及到教育体制
的一些问题了。所以对同时在国内的两个刊物上登同一篇论文,或者先在内部的
刊物,比如某个学校的学报上登,然后再拿到全国性的刊物上登,或者先在国内
的刊物上登了,然后再翻译成英文拿到国外的刊物上登了,也算是有助于和国外
学术界的交流,对这些情况我们现在都很宽宏大量,不去管它了。我们要反对的
是什么呢,是那些在国外的刊物上一稿多投的,还有就是在国外的刊物上登过之
后,又翻译成中文拿到国内的刊物上登的,因为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纯粹就是
为了增加论文数。还有的,就是那些遍地开花的,不仅是一稿二投,而是三投、
四投、五投、六投、七投,全都有。我们现在发现的纪录,是一稿十几投的(笑
声):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1998(4)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医学与社会,1998(5)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杂志,2000(2)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1)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天中学刊,1998(6)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8(4)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3)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州大学学报,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企
业,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续) 中国林业
企业,1998(5)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理论
与实践,2000(5)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阴山学
刊,1998(2)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二十一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森林与人
类,1999(1)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石家庄经济学
院学报,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球学
报,1998(3)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河北林果研
究,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河北林果研
究,1999(1)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环境保
护,1998(2)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环境保
护,1998(3)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环境保
护,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
济,1999(1)

  这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叫周毅干的。前面的那些论文他连题目改都不
改,后面那些把题目改了一下,但是实际上还是同一篇论文。在全国各地的刊物
到处开花、到处投稿。这种发现的话,是要严厉打击的。

  还有一种是伪造学术履历。这在国外偶尔也会发现。大家看国际新闻,有时
候会见到报道说国外某个名人的学历有问题,读博士的时候没有获得学位就离开
了,却自称是博士。或者他读的大学不是他所说的那所名牌大学。像日本首相小
泉,也被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笑声)。那是政治家的问题,和我们现在说的学
术界的人伪造学术履历,拔高自己的学术地位,还不太一样。国外学者偶尔也会
被发现有这种问题,但很罕见,而且手法比较单一。不像咱们中国这些搞科研的,
在伪造学术履历方面,也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我举一些例子。一个是“MD” 的问题。MD是医学博士的简称。中国医学院
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医学学士,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医学院实际上是属于研究生
教育,是要先上4年的本科,再上4年的医学院,总共是8年,最后获得医学博士
学位,MD。有些MD不去当医生赚钱,愿意搞研究,到生物医学实验室当博士后,
跟我们Ph.D.一样可以做博士后。国内许多医学院毕业生,虽然是学士学位,但
是就利用中美之间的这种差异,以医学院毕业生的身份也到美国做博士后。这是
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算是钻了美国制度的空子,而且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
我觉得倒也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美国一些比较差的生物医学实验室招不到博士
后,有人愿意去做就很高兴,不管是真的MD还是假的MD。但是有人因此就真把自
己当成MD了,在自己的履历上写上MD,甚至我还碰到过两起,回国以后就又把MD
翻译成医学博士了。这就不恰当,值得追究了。

  还有些人,在他的简历中写着自己曾经到美国做博士后研究,但是你看他的
教育经历,并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就是属于这种用医学学士或硕士学位去美国
做博士后,回国后把自己也变成了博士后。这我们也发现过不少,包括大学的校
长,都这么干。这就很不恰当,我把它叫做没有博士学位的博士后。在国外和在
国内,对博士后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在国内一般把博士后当成是比博士还高一等
的,类似于学位一样的东西,所以没有读过博士,却做过博士后,一下子就相当
于把自己的学术地位拔高了一截。我觉得这些人应该把在国外做博士后的经历,
写成是做访问学者还比较恰当一些。

  在海龟当中,用履历包装自己方面,以前还有一种手段很常见,现在比较少
了,因为被我们打击得比较多(笑声)。就是在他的履历里头,列着自己是某某
学会的会长,某某学会的主席。而且学会的名头都很大,比如叫什么全美华人医
学遗传学会会长,全美什么工程师学会的主席,我知道还有一个叫全球博士生联
合会会长(笑声),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成了他的手下。这是利用美国结社的自由,
要在美国成立一个什么学会,只要名称没有人用过,就都可以用,可以成立的,
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一个光杆司令当会长、主席,都没有人管你的。所以以后大
家如果看到某个归国人员的简历列着自己是什么会长、主席,要留个心眼,基本
上属于这种情况(笑声)。真的在很正规的国外学术机构当到会长、主席的华人,
是屈指可数的。我还知道在加拿大有华人搞了个诺贝尔研究院,给国内的人发诺
贝尔院士证书。还有在香港有一个中国管理科学院,也在发院士证书。这都是利
用国外的结社自由,香港也差不多,对结社没有什么管理,你成立一个全球、全
世界、全宇宙的什么学会,也没有人管你的。我也建议海龟们别再玩这种把戏了,
以前玩玩也就算了,现在已经被我们揭露了这么多,再玩就没有意思了。

  还有一种就是在翻译上做文章,利用把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那种细微的
差别没法翻出来,用它来误导大家。我这里举清华大学生物系的一个教授的履历
做例子。这个教授还是他们系的主任助理,是个海龟,在他的履历里头提到他曾
经得过美国“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奖”,这个名称听上去很吓人,好像类似于我们
国家的自然科学奖。他没有把这个奖的原文列出来,我们去查它的原文,发现是
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Postdoctoral Fellowship,这是什么东西
呢,是个博士后的奖学金(笑声)。里面有一个单词award,他就把它翻译成奖,
其实在英语中,award和prize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奖,是有区别的,prize是你做
出很重大的成果之后我奖励给你,而award大部分并不属于这种情况,而是认为
你这个人有研究的才能,有研究的资格,所以就资助你做研究,而不是对你的研
究成果的奖励。你不能把它翻译成什么奖。但是在国内的海龟简历中,这是很常
见的一种翻译方法。其实我还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的时候也得过一个类似的
fellowship,是艾滋病方面的一个fellowship,我可不敢说我得过艾滋病研究的
大奖(笑声)。

  还有一种是把会议poster的摘要当成论文列出去。我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是
在去年,也和清华大学的生物系有关。那里有一个副教授叫常智杰,我看了他的
简历,他发表的论文很少,其中有的论文在文献数据库里根本就找不到,所以我
就写了一篇文章,说清华大学的副教授成批地捏造论文。后来有人说,这些论文
是有的,是参加会议的poster摘要,难怪我找不到。会议的poster摘要虽然有时
候也会做为期刊的增刊出版,给你半页或四分之一页豆腐干大小的篇幅,但是那
并不是论文。我只见过国外研究生要找工作的时候,因为论文太少,在简历中会
把poster也列进去,但是会清清楚楚地注明是poster,是会议摘要。不注明,还
把它们按论文表的格式和其他论文放在一起,那就是在冒充论文了。学术会议的
poster和论文是大不一样的。学术会议一般是不审稿的,你交了钱,交了poster
摘要,它就都接受了,和论文要经过经过peer review这一关,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近我们发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个叫肖传国的教授,也是这么干。他在
国外工作了二十年了,看他的简历列出的论文,好像也有二十多篇,但是仔细一
查,大部分都是poster,真正的论文只有4篇。他今年要评院士,我们把他的这
些做法给揭出来,他没评上(笑声)。

  还有一种造假方法是改变论文排名的顺序。这最开始我也是从清华大学的副
教授常智杰的简历那里发现的。他有一篇论文登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上,是
一个不错的学术杂志,他是倒数第二作者,也就是最不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
最重要的论文作者是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个作者,最后一个作者一般就是通讯作者。
他在列出论文表的时候,就把排名的顺序改一下,把自己的名字挪到第一去,变
成第一作者了。这是很愚蠢的做法,如果有人去查一下,就能够发现的。像把
poster当论文,别人查不到还会将信将疑,是不是我检索没有检索好。但是像改
变论文的排名顺序,别人只要找到那篇论文,就知道原来的顺序是什么样的,所
以这种造假手段是非常愚蠢的。但是还是有人这么干。

  常智杰是从国外回来的,我不知道他当时申请国内职务的时候,是不是就已
经这么干了,很可能这么干了,但我不能确定。但是我知道的确有人是用这种办
法评上了博导的。南京大学有一个叫朱喜刚的教授,在申请博导的材料中就这么
干,而且不是个别的论文这么干,而是成批地干,把自己是第二作者的改成第一
作者,是第三作者的改成第二作者,是第四作者的改成第三作者,都往前挪一位,
报上去评博导。后来被人发现了,反映到我们那里来,我们就把它登出来。但是
这个人还是当上了博导。南京有个报纸叫《江南时报》要报道这件事,来采访我,
也采访了南大校方,南大校方就通过上面的关系压下来,不准《江南时报》报道,
说是江苏有一个规定,揭露性的报道必须经过被揭露一方的领导的批准才能刊登
(笑声)。所以这事我觉得很可悲。如果当时评博导的时候,不知道他弄虚作假
倒也罢了,既然已经被揭出来了,还坚持要让他当博导,这就太说不过去了。

  常智杰现在也升了教授了。我们在揭他的时候,清华大学还发了个内部通知,
要各个教师注意学术道德的问题,用一个月的时间查查自己的履历里头有没有弄
虚作假的,改过来就既往不咎。如果一个月后还被发现有假,就要严肃处理。这
好歹也算是个反应吧,虽然是内部的反应,而且对常智杰也没有进行处理,还让
他升了教授。这是今年年初的事。但是最近我们发现,在清华大学医学院还有更
恶劣的。我打击学术腐败这么多年,还总有让我感到惊讶、惊奇的地方。最近的
这个例子就是这样的。清华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助理叫刘辉,他居然去伪造论文目
录,而且用的是很特别的方法。我以前听说有人伪造论文目录,是把同名同姓的
别人的论文拿来当自己的论文(笑声)。但是刘辉比这还更恶劣。他在他的履历
里头,说他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精选了一些列出来,把论文署名中的Liu H用
黑体字标出来,表示是他本人。其中有一篇论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刘辉的专业是
搞临床的,做器官移植之类的外科手术的,但是那篇论文让我觉得很奇怪,是在
英国的《普通病毒学》杂志上登的论文,研究的是艾滋病病毒,跟我以前的研究
领域非常接近的。我就很奇怪,一个搞外科的医生,怎么会去研究病理方面的。
我就把那篇论文调出来一看,Liu H是刘宏,不是刘辉(笑声)。比刚才说的同
名同姓的冒充更可笑,仅仅是缩写相同,他就把它拿来做为自己的论文了。而且
他列出的论文,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不存在,因为发表那篇论文的那个刊物,
那时候还没有创刊呢(笑声)。他曾经在日本留学,列了好几篇在日本发表的论
文,我们要查日本的论文就比较难了,通过在日本留学的留学生去查,才知道论
文不存在。还有,他发表的一些论文里头,他是第三、第四作者,在一批作者中
排在中间,他就把列在他的后面的作者都给删掉,让自己变成最后一个作者,看
上去他好像发表了不少他是最后作者,也就是通讯作者的论文。在几天前,我写
了一篇文章,揭露刘辉简历的问题,登在网上。第二天,清华大学有反应,什么
反应?就是把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网站给关了,不让看上面的教授简历了(笑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