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 Zhouzi Lecture1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 1
——2005年11月27日晚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实录(据录音整理)
·方舟子·
一、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说起
这是我第一次到浙江大学来。你们学校登攀节的组织者希望我来讲讲学术规范的问题,我很乐意,就来了。我本来定的题目是关于打击中国的学术腐败,现在这个题目是组织者定的,我看了海报才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比我原先定的题目更有建设性,不过我要讲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和打击学术腐败,都有关系。既然定了这么个题目,那么我就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讲起。
现在国内的名牌大学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浙大应该也不例外。有的大学还定了时间表,要在20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过大家最近如果看报纸的话,会发现中国其实已经有了世界一流大学。据说《泰晤士报》公布了一个大学排行榜,将北大排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十五。能够被排为世界第十五,那当然是世界一流大学了。北大校长许智宏最近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对这件事要低调处理。他说: “作为学校必须清楚自己真正是个什么位置,北大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还有很大距离。我认为,我们的差距主要在科技方面。”这听上去还是很谦虚的,但是他对这个排行榜并没有去否定它。
《泰晤士报》有一个高等教育增刊,在去年就已经对世界各大学评过一次名次了,在那一次,北大被评为第十七,今年长了两位。北大被评为世界第十七的时候,它的党委书记闵维方并不像现在的校长说得那么谦虚。这是他当时接受接着采访时说的话:“我们把这一排名作为一种对自己的激励。”“我从始至终都坚信北大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潜在品质。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具有一些相似性。”其中一条是:“我们虽然没有那么多在职的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教授,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仅2004年一年,来北大进行演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超过20人。”在他看来,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演讲,和在职的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具有一些相似性。我想,国内的名牌大学,甚至非名牌大学,都曾经邀请过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演讲,那么我们国家的许多大学,都和世界一流大学有那么一点相似性了。
这个理由听上去当然是很荒唐的,所以当时也有人从别的角度替这个排行榜辩护。北大校方也承认,北大在科技方面是比不上世界一流大学的,所以有人就辩护说,这个排行榜不仅考虑了科技方面的,也综合考虑到文科方面的,北大在一些文科领域,的确是具有世界独特的地位的。比如在研究中国的历史、语言、文字方面,北大在国内应该算是一流的,那么在世界上当然也是一流的了。又比如,在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笑声),这个也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了。所以他们替这个排行榜辩护,认为北大的文科毕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没想到过了几个星期,《泰晤士报》又弄出一个排行,这次分得更细一点,是全球理科方面的排行,在这个理科大学的排行中,北大被排到了第十一位。如果我们把这个排行榜和前面的排行榜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人家原来更看重的是北大的理科,而不是文科,才会让北大的理科排行又往前排到了第十一位。这当然是很荒唐的,所以国内的媒体对这一次的排行榜几乎都没有报道。我查了一下,只有《解放日报》做了报道,而且只列出了前十名(笑声),把第十一名给忽略掉了。北大的新闻网在转载《解放日报》的这则报道的时候,在后面加了一条注释:北大在其中排在第十一名(笑声)。
又过了几个星期,《泰晤士报》又出来一个排行,这回是全球工科排行。在这个排行中,北大又进了一步,被排到了第十位。如果我们根据这个排行的话,那么北大最好的是工科,其次是理科,最后才是文科。对中国大学的情况有些了解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很荒唐的。所以最后这个排行榜,在国内都没有任何报道,包括北大新闻网,都不好意思去提。
我这张幻灯用了一个标题,叫“大学排名游戏”。这种排名实际上就是一种游戏,在排名的时候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标准,这些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而是一些主观的标准,排名者在排名的时候,可能有他的目的在里头。比如说,在全球理科大学排名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都是什么大学呢?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的大学。是不是牛津和剑桥在理科方面,就要比美国的大学,哈佛,MIT,伯克利,就更强呢?我想并不一定。所以这种排行的时候,目的就是很清楚的,就是要突出英国的大学,把北大拉来陪绑。
所以对这种排名我觉得没有必要太在意。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这种排名,特别是一个叫武书连的排名,一排出来大家都在骂,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每年都要排一次。如果过于看中这种排名的话,我觉得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有些像小男孩。我们小时候喜欢争论类似的排名,看了水浒以后,就要争一争谁的武艺最高强,看了《说唐》,那更简单了,里面谁是天下第一好汉,第二好汉,书中都替你排好了。有的书中没有明确排名的,像三国演义,究竟谁武艺最高强,大家还要争来争去。这是小男孩的游戏,我觉得我们长这么大了,不应该再看重这种排名的游戏。
如果北大真把自己当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那么不仅仅在科技方面要迎头赶上去,在其他的许多方面,也都应该往上赶。比如说,在大学精神方面,在学术规范方面,都和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差别非常大的。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们那个新语丝网站,在2000年搞了一个网页叫“立此存照”,目的就是为了揭露国内的学术腐败,国内比较著名的高校都被我们打到,其中有一个就是北大。北大和其他高校相比的话,涉及的事例更多。
我们那里有个专辑,就叫“北大事件”,里面的文章有好几百篇,我这里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最著名的是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剽窃事件,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然后是去年法学院长朱苏力招生舞弊事件,甘德怀考他的研究生没考上,给我们写了一封信,我们把它登出来,一下子全国出名了。还有“美联储首席经济学家”周春生事件,美联储大家都知道,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的首席经济学家,听上去很吓人的,实际上他只是那里的一个普通的经济师,回国就说是首席经济学家,到北大当教授。一说起北大剽窃,大家想到的是王铭铭,其实北大的其他教师也有剽窃的,我这里简单地列了另外两起:经济学院会计系主任孙祁祥教授和孙立明讲师剽窃,但没有引起大家很大的关注,还有北大一个教授程立显,也被发现剽窃。最后我列了一条“女性的福音:28000元成真正北大校友”,上“北京大学完美女性高级研修班”,最后还发给你钢印结业证。
世界上有哪一所一流大学,会有这么多的剽窃啊、舞弊啊、卖文凭啊?有的是有个别的事例的,但是碰到的时候,都会严肃地处理。大家看新闻的话会注意到,在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发现有一个副教授伪造实验数据,就把他给开除了。世界上有哪一所一流大学在被揭出了这么多的不正当现象之后,都没有做什么处理?有的个别被处理了,像王铭铭,被取消了行政职务,但是教授照当,博导照当。其他的后面这些都没有做任何的处理的。所以如果不讲学术规范,不打击学术腐败的话,我想是永远别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
二、中国有没有学术腐败?
但是,有的人不承认中国有学术腐败。这里我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的一个负责人说的一段话,他认为,把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笼统称为“学术腐败”并不科学,学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不宜混为一谈。该委员会委员和专家们呼吁,“中国对学术界存在的不良现象,应该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称之为学术界的不端行为或不良行为比较恰当。”国际上有没有学术不良行为?有的。在那些发达国家也有的。但是中国的这些不良的行为,有自己的特色。它具有四性:广泛性、集体性、交叉性和特异性,已经到了不能再轻描淡写地把它称为不端行为、不正当行为的地步,只有把它称为腐败才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先来看看广泛性。在美国,卫生部有一个办公室叫ORI办公室,是专门处理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不正当行为的。它是在1989年成立的,从1989年成立到现在,它总共调查、处理了185起。平均下来一年也就十起左右。英国《自然》杂志做过一个匿名的调查,给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发问卷,问他们自己有没有干过学术不正当行为,最后统计了一下,大概1.5%的人曾经干过。这个他们认为已经是非常广泛了,所以美国现在要对学术不正当行为痛下杀手。美国对被确认有学术不正当行为的人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禁止他们在几年之内,比如三年、五年之内,申请国家的科研基金,禁止到政府的委员会任职。它就通过这种方式让你在几年之内没法搞科研。因为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你就没法搞科研了,就用这种方式把你清除出学术界。最近他们碰到一个特别恶劣的案例,是佛蒙特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前任教授,有十来年的时间一直在写虚假的基金申请报告,最
后总共获得了两百多万美元的科研基金。被发现后,他们觉得这个事例特别的恶劣,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终身禁止他申请国家的科研基金,而且要追究他的刑事责任,罚了他差不多二十万美元的罚款。
他们认为学术不正当现象已经非常广泛了,所以要采取这样的行动。但是和中国比的话,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中国没有一个统计,我只举我们那个网站为例。我们那个网站是从2000年8月份开始关注国内的学术腐败问题,到去年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组要采访我的时候,问我有没有统计过从2000年到2004年,我们网站总共公布过多少例。我统计了一下,有三百多例,每年差不多有一百例。到现在呢,总共大约有四五百例。光是我们那个网站接触到的,四五年就已经有四五百例了,跟美国全国性官方机构十几年来才发现185例,那简直没法比。而且我相信,我们关注到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还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所以中国的学术腐败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呢,中国学术腐败的广泛性不仅仅是数量多,还涉及到从高到低不同的层次,从科技界的领导人、院士、校长、教授、副教授、讲师,到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所有层次的,我们全都涉及到。所以它具有
非常广泛的性质,而不只是个别人的行为。
第二,它还具有集体性。国外的学术不正当行为,都是个别人偷偷摸摸地在干,怕别人知道。一旦被发现的话,他从此在学术界就没法再呆下去了。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中国有的学术腐败行为是明目张胆地在干的,而且是有组织的,是有组织无纪律在干的(笑声)。有的甚至是由领导组织干的。我举一个例子,包装院士。什么叫包装院士?某个学校要把某个院士候选人推出去,觉得他的成果还不够,就要求其他的人把成果都安到他的头上,把他包装一下。这种事情往往是由校领导来做的,是有组织的。又比如说,拿到了一笔资金,本来是用来做为重点学科建设的资金,但是系里的领导却决定把它做为科研经费分掉,怕上面追究,叫大家赶快来领钱,出现了排长队到财务科去领钱的奇观。所以这些都是有组织、有领导在干的,而不是个别人的行为。
第三点是交叉性。国外的学术不正当行为,是学术界内部的个别现象。但是中国学术界的不正当行为,是和其他领域混在一块的。它是跟政治领域的腐败纠缠在一起的。许多官员都纷纷到大学要一个博士当当,要一个教授当当,这在国外是极为罕见的。我们统计过,中部有一个省的八个省长,全部都是研究生学历,但是你看他们的经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上研究生读书,除了有一个是从医学院的教授提拔上去当副省长的,他的学位可能是货真价实的,其他的都是所谓的在职读研,一边当官,一边读研,哪有时间?还有的就是官员到各个名牌大学拿一个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这也是非常不普遍的。现在博士、教授都不值钱了,不是有一句话,叫“博士满地走,教授不如狗”(笑声),就是被这么搞得不值钱了。
现在还有点值钱的,是院士。所以当官的又想去捞个院士当当(笑声)。科学院相对还好一点,工程院就比较成问题了,因为工程院有一块,是管理方面的,所以当官的就觉得可以到管理口去分个院士。在上上一届,有一个铁道部部长率去尝试了一下,居然就成功了,在退下来之前被选为工程院院士。我不是说当官的就不能当院士,问题是,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有的当官的以前确实是搞学术研究,后来才去当官的,如果学术成果过得去,当院士也未尝不可。但是铁道部部长,他的学术成果是什么?他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客车要快跑,货车要重载”,这就是他的学术成果,他就靠这个当了工程院的院士(笑声)。有了这么个先例,在上一届选院士的时候,就有好多的高官,部长、国企大公司的老总,就都申请要当工程院院士了。我们列过一个名单,有几十人属于这种情况。这一届没有那么厉害,但是还是有这种情况。院士是终身制,所以部长们在退休之前就想捞一个院士当当,以后即使不是部长了,也还是院士。对这种情况,我给取了个名字,叫学官。论语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在现在有了另外的含义了,不是说当官以后好好读书,而是给自己弄个学衔,博士、教授、院士,给自己贴金。这是和政治的腐败勾结在一起的。
另外是和经济的腐败相互勾结的,特别是和那些商业骗局、商业炒作混在一块的。我们的网站曾经打击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卖假药的,卖假保健品的,卖假纳米产品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好像率先进入了纳米时代,满大街都是纳米产品,纳米洗衣机、纳米电冰箱、纳米布、纳米领带、纳米水、纳米杯,什么都有。背后支撑他们的,是那些搞科研的人。有的是公开地替他们说话、替他们做广告。我们打击假保健品的时候,像珍奥核酸,他们就能够拉起一帮的人,一帮教授,其中还有一个院士,来替他们说话。这在国外也是没有过的。国外有没有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商业骗局?有,在美国卖假保健品的也非常多,但是呢,正儿八经的科研人员参与到其中的,我还没有见过,见到的反而是科研人员站出来揭露他们。在国内就反了过来,反而是科研人员在支持他们。所以这是中国的特殊现象,具有交叉性,不再是单纯是中国学术界内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其他领域的问题,都纠缠在一起了。
还有一个就是特异性。有一些学术的不正当行为,是只有在中国才有的,在国外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花样百出,经常让我感到惊奇。我涉及打击学术腐败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直到最近还是会碰到新的花样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学术腐败方面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下面举一些例子,看看学术腐败的种种形式。
——2005年11月27日晚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实录(据录音整理)
·方舟子·
一、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说起
这是我第一次到浙江大学来。你们学校登攀节的组织者希望我来讲讲学术规范的问题,我很乐意,就来了。我本来定的题目是关于打击中国的学术腐败,现在这个题目是组织者定的,我看了海报才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比我原先定的题目更有建设性,不过我要讲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和打击学术腐败,都有关系。既然定了这么个题目,那么我就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讲起。
现在国内的名牌大学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浙大应该也不例外。有的大学还定了时间表,要在20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过大家最近如果看报纸的话,会发现中国其实已经有了世界一流大学。据说《泰晤士报》公布了一个大学排行榜,将北大排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十五。能够被排为世界第十五,那当然是世界一流大学了。北大校长许智宏最近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对这件事要低调处理。他说: “作为学校必须清楚自己真正是个什么位置,北大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还有很大距离。我认为,我们的差距主要在科技方面。”这听上去还是很谦虚的,但是他对这个排行榜并没有去否定它。
《泰晤士报》有一个高等教育增刊,在去年就已经对世界各大学评过一次名次了,在那一次,北大被评为第十七,今年长了两位。北大被评为世界第十七的时候,它的党委书记闵维方并不像现在的校长说得那么谦虚。这是他当时接受接着采访时说的话:“我们把这一排名作为一种对自己的激励。”“我从始至终都坚信北大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潜在品质。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具有一些相似性。”其中一条是:“我们虽然没有那么多在职的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教授,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仅2004年一年,来北大进行演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超过20人。”在他看来,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演讲,和在职的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具有一些相似性。我想,国内的名牌大学,甚至非名牌大学,都曾经邀请过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演讲,那么我们国家的许多大学,都和世界一流大学有那么一点相似性了。
这个理由听上去当然是很荒唐的,所以当时也有人从别的角度替这个排行榜辩护。北大校方也承认,北大在科技方面是比不上世界一流大学的,所以有人就辩护说,这个排行榜不仅考虑了科技方面的,也综合考虑到文科方面的,北大在一些文科领域,的确是具有世界独特的地位的。比如在研究中国的历史、语言、文字方面,北大在国内应该算是一流的,那么在世界上当然也是一流的了。又比如,在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笑声),这个也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了。所以他们替这个排行榜辩护,认为北大的文科毕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没想到过了几个星期,《泰晤士报》又弄出一个排行,这次分得更细一点,是全球理科方面的排行,在这个理科大学的排行中,北大被排到了第十一位。如果我们把这个排行榜和前面的排行榜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人家原来更看重的是北大的理科,而不是文科,才会让北大的理科排行又往前排到了第十一位。这当然是很荒唐的,所以国内的媒体对这一次的排行榜几乎都没有报道。我查了一下,只有《解放日报》做了报道,而且只列出了前十名(笑声),把第十一名给忽略掉了。北大的新闻网在转载《解放日报》的这则报道的时候,在后面加了一条注释:北大在其中排在第十一名(笑声)。
又过了几个星期,《泰晤士报》又出来一个排行,这回是全球工科排行。在这个排行中,北大又进了一步,被排到了第十位。如果我们根据这个排行的话,那么北大最好的是工科,其次是理科,最后才是文科。对中国大学的情况有些了解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很荒唐的。所以最后这个排行榜,在国内都没有任何报道,包括北大新闻网,都不好意思去提。
我这张幻灯用了一个标题,叫“大学排名游戏”。这种排名实际上就是一种游戏,在排名的时候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标准,这些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而是一些主观的标准,排名者在排名的时候,可能有他的目的在里头。比如说,在全球理科大学排名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都是什么大学呢?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的大学。是不是牛津和剑桥在理科方面,就要比美国的大学,哈佛,MIT,伯克利,就更强呢?我想并不一定。所以这种排行的时候,目的就是很清楚的,就是要突出英国的大学,把北大拉来陪绑。
所以对这种排名我觉得没有必要太在意。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这种排名,特别是一个叫武书连的排名,一排出来大家都在骂,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每年都要排一次。如果过于看中这种排名的话,我觉得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有些像小男孩。我们小时候喜欢争论类似的排名,看了水浒以后,就要争一争谁的武艺最高强,看了《说唐》,那更简单了,里面谁是天下第一好汉,第二好汉,书中都替你排好了。有的书中没有明确排名的,像三国演义,究竟谁武艺最高强,大家还要争来争去。这是小男孩的游戏,我觉得我们长这么大了,不应该再看重这种排名的游戏。
如果北大真把自己当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那么不仅仅在科技方面要迎头赶上去,在其他的许多方面,也都应该往上赶。比如说,在大学精神方面,在学术规范方面,都和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差别非常大的。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们那个新语丝网站,在2000年搞了一个网页叫“立此存照”,目的就是为了揭露国内的学术腐败,国内比较著名的高校都被我们打到,其中有一个就是北大。北大和其他高校相比的话,涉及的事例更多。
我们那里有个专辑,就叫“北大事件”,里面的文章有好几百篇,我这里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最著名的是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剽窃事件,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然后是去年法学院长朱苏力招生舞弊事件,甘德怀考他的研究生没考上,给我们写了一封信,我们把它登出来,一下子全国出名了。还有“美联储首席经济学家”周春生事件,美联储大家都知道,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的首席经济学家,听上去很吓人的,实际上他只是那里的一个普通的经济师,回国就说是首席经济学家,到北大当教授。一说起北大剽窃,大家想到的是王铭铭,其实北大的其他教师也有剽窃的,我这里简单地列了另外两起:经济学院会计系主任孙祁祥教授和孙立明讲师剽窃,但没有引起大家很大的关注,还有北大一个教授程立显,也被发现剽窃。最后我列了一条“女性的福音:28000元成真正北大校友”,上“北京大学完美女性高级研修班”,最后还发给你钢印结业证。
世界上有哪一所一流大学,会有这么多的剽窃啊、舞弊啊、卖文凭啊?有的是有个别的事例的,但是碰到的时候,都会严肃地处理。大家看新闻的话会注意到,在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发现有一个副教授伪造实验数据,就把他给开除了。世界上有哪一所一流大学在被揭出了这么多的不正当现象之后,都没有做什么处理?有的个别被处理了,像王铭铭,被取消了行政职务,但是教授照当,博导照当。其他的后面这些都没有做任何的处理的。所以如果不讲学术规范,不打击学术腐败的话,我想是永远别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
二、中国有没有学术腐败?
但是,有的人不承认中国有学术腐败。这里我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的一个负责人说的一段话,他认为,把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笼统称为“学术腐败”并不科学,学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不宜混为一谈。该委员会委员和专家们呼吁,“中国对学术界存在的不良现象,应该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称之为学术界的不端行为或不良行为比较恰当。”国际上有没有学术不良行为?有的。在那些发达国家也有的。但是中国的这些不良的行为,有自己的特色。它具有四性:广泛性、集体性、交叉性和特异性,已经到了不能再轻描淡写地把它称为不端行为、不正当行为的地步,只有把它称为腐败才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先来看看广泛性。在美国,卫生部有一个办公室叫ORI办公室,是专门处理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不正当行为的。它是在1989年成立的,从1989年成立到现在,它总共调查、处理了185起。平均下来一年也就十起左右。英国《自然》杂志做过一个匿名的调查,给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发问卷,问他们自己有没有干过学术不正当行为,最后统计了一下,大概1.5%的人曾经干过。这个他们认为已经是非常广泛了,所以美国现在要对学术不正当行为痛下杀手。美国对被确认有学术不正当行为的人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禁止他们在几年之内,比如三年、五年之内,申请国家的科研基金,禁止到政府的委员会任职。它就通过这种方式让你在几年之内没法搞科研。因为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你就没法搞科研了,就用这种方式把你清除出学术界。最近他们碰到一个特别恶劣的案例,是佛蒙特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前任教授,有十来年的时间一直在写虚假的基金申请报告,最
后总共获得了两百多万美元的科研基金。被发现后,他们觉得这个事例特别的恶劣,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终身禁止他申请国家的科研基金,而且要追究他的刑事责任,罚了他差不多二十万美元的罚款。
他们认为学术不正当现象已经非常广泛了,所以要采取这样的行动。但是和中国比的话,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中国没有一个统计,我只举我们那个网站为例。我们那个网站是从2000年8月份开始关注国内的学术腐败问题,到去年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组要采访我的时候,问我有没有统计过从2000年到2004年,我们网站总共公布过多少例。我统计了一下,有三百多例,每年差不多有一百例。到现在呢,总共大约有四五百例。光是我们那个网站接触到的,四五年就已经有四五百例了,跟美国全国性官方机构十几年来才发现185例,那简直没法比。而且我相信,我们关注到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还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所以中国的学术腐败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呢,中国学术腐败的广泛性不仅仅是数量多,还涉及到从高到低不同的层次,从科技界的领导人、院士、校长、教授、副教授、讲师,到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所有层次的,我们全都涉及到。所以它具有
非常广泛的性质,而不只是个别人的行为。
第二,它还具有集体性。国外的学术不正当行为,都是个别人偷偷摸摸地在干,怕别人知道。一旦被发现的话,他从此在学术界就没法再呆下去了。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中国有的学术腐败行为是明目张胆地在干的,而且是有组织的,是有组织无纪律在干的(笑声)。有的甚至是由领导组织干的。我举一个例子,包装院士。什么叫包装院士?某个学校要把某个院士候选人推出去,觉得他的成果还不够,就要求其他的人把成果都安到他的头上,把他包装一下。这种事情往往是由校领导来做的,是有组织的。又比如说,拿到了一笔资金,本来是用来做为重点学科建设的资金,但是系里的领导却决定把它做为科研经费分掉,怕上面追究,叫大家赶快来领钱,出现了排长队到财务科去领钱的奇观。所以这些都是有组织、有领导在干的,而不是个别人的行为。
第三点是交叉性。国外的学术不正当行为,是学术界内部的个别现象。但是中国学术界的不正当行为,是和其他领域混在一块的。它是跟政治领域的腐败纠缠在一起的。许多官员都纷纷到大学要一个博士当当,要一个教授当当,这在国外是极为罕见的。我们统计过,中部有一个省的八个省长,全部都是研究生学历,但是你看他们的经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上研究生读书,除了有一个是从医学院的教授提拔上去当副省长的,他的学位可能是货真价实的,其他的都是所谓的在职读研,一边当官,一边读研,哪有时间?还有的就是官员到各个名牌大学拿一个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这也是非常不普遍的。现在博士、教授都不值钱了,不是有一句话,叫“博士满地走,教授不如狗”(笑声),就是被这么搞得不值钱了。
现在还有点值钱的,是院士。所以当官的又想去捞个院士当当(笑声)。科学院相对还好一点,工程院就比较成问题了,因为工程院有一块,是管理方面的,所以当官的就觉得可以到管理口去分个院士。在上上一届,有一个铁道部部长率去尝试了一下,居然就成功了,在退下来之前被选为工程院院士。我不是说当官的就不能当院士,问题是,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有的当官的以前确实是搞学术研究,后来才去当官的,如果学术成果过得去,当院士也未尝不可。但是铁道部部长,他的学术成果是什么?他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客车要快跑,货车要重载”,这就是他的学术成果,他就靠这个当了工程院的院士(笑声)。有了这么个先例,在上一届选院士的时候,就有好多的高官,部长、国企大公司的老总,就都申请要当工程院院士了。我们列过一个名单,有几十人属于这种情况。这一届没有那么厉害,但是还是有这种情况。院士是终身制,所以部长们在退休之前就想捞一个院士当当,以后即使不是部长了,也还是院士。对这种情况,我给取了个名字,叫学官。论语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在现在有了另外的含义了,不是说当官以后好好读书,而是给自己弄个学衔,博士、教授、院士,给自己贴金。这是和政治的腐败勾结在一起的。
另外是和经济的腐败相互勾结的,特别是和那些商业骗局、商业炒作混在一块的。我们的网站曾经打击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卖假药的,卖假保健品的,卖假纳米产品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好像率先进入了纳米时代,满大街都是纳米产品,纳米洗衣机、纳米电冰箱、纳米布、纳米领带、纳米水、纳米杯,什么都有。背后支撑他们的,是那些搞科研的人。有的是公开地替他们说话、替他们做广告。我们打击假保健品的时候,像珍奥核酸,他们就能够拉起一帮的人,一帮教授,其中还有一个院士,来替他们说话。这在国外也是没有过的。国外有没有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商业骗局?有,在美国卖假保健品的也非常多,但是呢,正儿八经的科研人员参与到其中的,我还没有见过,见到的反而是科研人员站出来揭露他们。在国内就反了过来,反而是科研人员在支持他们。所以这是中国的特殊现象,具有交叉性,不再是单纯是中国学术界内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其他领域的问题,都纠缠在一起了。
还有一个就是特异性。有一些学术的不正当行为,是只有在中国才有的,在国外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花样百出,经常让我感到惊奇。我涉及打击学术腐败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直到最近还是会碰到新的花样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学术腐败方面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下面举一些例子,看看学术腐败的种种形式。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